2017年虹口区高三一模作文 范文
(2017-06-28 12:51:31)
标签:
高考高中上海语文作文 |
分类: 2017年上海高三一模作文范文 |
材料:
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群密集处总显得热闹而繁华,但哲人们却总在说独居有无止境的好处。你对此是怎么看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正是因为群居,人类得以生存,而哲人却反其道而为之,他们说了许多独居的好处,正是因为独居,他们得以伟大。
在我看来,毋庸置疑,群居有群居的好处。许多古语及案列都告诉我们诸如“人多力量大”的事实。当一个人无法解决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一群人可以成功战胜困难。因为人各有所长,就像零件一样,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独居也有其妙处。独居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与思考。可以说人是一种同时具有工作与思考能力的零件。群居有时会忘记自我,忘记自己的思考以及与自己内心对话。相对而言我更加赞同后者的观点,正如哲人所说的独居带来的好处是无止境的。
当然,我不算哲人。与许多哲人不同,我认为独居还应当结合群居。独居的条件其实是比较苛刻的,但我所谓之独居,并非像鬼谷子之类的独自在深山老林中。而是如同《饮酒》中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样的独居,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沉静清澈,但同时又避免了与世隔绝、“问今是何世”的无知。哲人所谓的独居,正如他们独自一人思考一样;而哲人终日在思考,从赫拉克利特到笛卡尔,从老子到朱熹,从自然到人类社会。而我所谓的独居,正如佛教的至理名言一样,“以出世心入世”。正是这样,可以让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又发挥了“作为零件”的社会职能与功效。那么可以说这是一种“以独居之心群居”。
然而纷繁社会中,“以独居之心群居”不是一件容易事。正如佛教讲究的入世,又谈何容易。但是,这其实是一种可行的策略。许多人说,要在社会中保持自我,守住初心不被社会潮流所裹挟。而我认为恰恰相反。思想是社会带给我们的,我们的“独居之心”不应成为路中央的“钉子户”,而是同社会一起向前并适当调节自我,成为黄河奔流到大海中最清澈的一滴水滴。
因此,以独居之心群居是一种顺应社会却又能够思考自我的思想。有如“以出世之心入世”一样,世界并不污浊,佛却更加清澈。
“心独”>“身独”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这充满哲思的话语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遗产。
人是群居的动物,大部分人喜欢聚在一起,享受热闹和繁华,但这也往往使他们丧失自我,因而大部分人都介于野兽和神灵之间。哲人们往往选择独居,体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自在,追求接近神灵的精神。
哲人们的思想固然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思考,并产生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在我看来,“隐于野”不过是“身独”,“隐于市”却是 “心独”,而“心独”比“身独”更为重要。
“隐于市”的“心独”是安静而强大的。这是一种像休眠火山一样寂静着却巨大无比的力量。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三十年如一日,抛弃对世俗的繁华甚至与家人失去联系,凭借着坚韧而独立的内心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三十年是隐忍的三十年,是赫赫而无名的三十年,更是将“心独”铭刻在中国人心中的三十年。
“隐于市”的“心独”是理性而又热情的。“我的兴趣在于做别人不做的事情”2016年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大隅良典一直坚持这样的习惯。放弃热门的化学专业,选择无人问津的生物领域,研究细胞自噬问题,从不跟风,最终解决困扰人们长达60年的难题,独摘科学硕果。他的“心独”让他自己不受世俗干扰实现梦想,更推动全世界的科学进步。
“隐于市”的“心独”是高贵而朴素的。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坛上的成就无人能及。他不受权贵等级旧思想的桎梏,葆有悲天悯人的内心。他的“心独”是他“如夏花之绚烂”高贵的生命,是他“如秋叶之静美”林荫下朴素的坟墓;他的“心独”是他位列世界文坛巨匠却不夸耀的态度和品格。
在如今的社会中,喧嚣充斥着人们的内心,人们往往选择逃避现实,本以为可以体会“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熟不知逃避只能带来短暂的满足,久而久之便会变得麻木迷茫。
黄旭华,大隅良典,列夫托尔斯泰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共同之处便是不逃避现实,在工作中葆有自已的内心,持续追求。
“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就是神灵。”精辟!亚里士多德的话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