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军录:阅卷归来话感悟一一中考阅卷老师的六点备考建议

(2017-09-01 07:11:55)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效课堂

评卷归来话感悟

——中考阅卷老师的六点备考建议

何军录

陕西省2017年中考结束后,我担任了中考语文阅卷的检查工作,我结合考生的答卷情况和中考的阅卷情况,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希望能对各位同行的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1

书写很重要


写字教学应该引起每一位语文老师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走入了一个盲区,教师不重视自己的板书,有些教师一节课都是在演示ppt,教师自己在黑板上一个字都不写,即使是黑板上写的字也是龙飞飞舞,导致很多学生不重视自己的书写,写出来的字字迹潦草,让人看了无法辨认。我们应该知道,作文阅卷历来是一件枯燥、繁琐的苦差事,更何况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作文的评价任务,所以评卷老师不可能像平时批阅作文一样,对每一篇文章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这时,书写是否工整,字迹是否清楚,卷面是否整洁,这试卷的第一印象对评卷老师来说很重要。若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就会让阅卷老师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厌恶之情骤然而起。


2

重视字词教学,夯实基础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老老实实背诵默写,认认真真阅读积累。今年的“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记17分,但大部分考生在这一部分失分较多,一些考生在经典诗文默写题上吃了亏。从试卷看,考生要么是没有背过经典诗文,要么是背诵过了要考的经典诗文,但是写出来的不是错字就是别字。比如许多考生把“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作”写成了“做”,把“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写成了“张”,严重影响了考生的得分。


3

重视知识迁移,重视课内外结合


从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看,阅读题的考查淡化了技巧,重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重视了课本的学习,关注了课后练习题的完成。记叙文《萨拉的夏天》更侧重于考查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比如12小题补全故事情节,就和《我的叔叔于勒》、《心声》等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3小题考查人物的心理,就和课文《孔乙己》、《范进中举》、《背影》等等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15小题考查人物形象,就和课文《藤野先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文四个实词的考查中其中三个都来自课内,比如“善”、“将”、“被”分别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陈涉世家》,所考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而”“之”“其”“为”均选自常见的14个虚词之中。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的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联系,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4

克服经验主义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所谓经验,告诉学生在做阅读题时某小题是几分就要答几点,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这一要求去完成阅读题的问题。而今年的11小题虽然是四分,但答题点却有8点,也就是说考生只有全部答对了8点,考生才能得到4分的满分。所以这就提示我们的老师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要克服经验主义,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原文,真正读懂原文,在原文中全面、准确的寻找答题点。


5

作文教学要日常化,生活化,系统化


今年的作文题是命题作文“会玩,才好!”,在评卷时我们发现考生在写作时的一些问题,比如书写潦草,语言假、大、空,审题不准甚至不会审题立意,选材单一、老套等问题。像一些考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是写“玩”,只是写毫无正能量的“疯玩”,即使考生写自己的“疯玩”,也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细致,而是假话、大话、空话连篇,这些都暴露了我们平时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会玩,才好!”这一命题作文的重点在“会”和“好”, 因此,考生在作文的时候,应该去思考“玩什么”、“怎么玩”是可以使自己有所收获,对自我成长有所促进的,比如在集体运动类活动中收获友谊互相学习;在课间活动中与同学促进感情有所启发;在家庭集体旅行中收获品质和感悟……这些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素材。其实课文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望岳》——杜甫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玩出了雄心壮志;《我的母亲》——在玩中体会到了母亲的爱子之情,学到了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口技》——让我们在游玩中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能;《社戏》——玩出了农家小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这就再一次的告诫我们在写作时要关注生活,把写作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时的作文训练要系统化,要从书写、语言、结构、真情、选材、立意诸方面加以训练,让学生在写作时真正做到“我思故我写,我手写我心”。


6

多一些积累


多一些积累。语文课上少一些技巧,多一些积累,树立“大语文观”,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开拓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己也要克服语文学习“学与不学”关系不大,不管怎么样都能考及格的错误想法,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方法的多读书、读好书,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多观察生活,多一些积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