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宽:《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2016-06-25 10:37:3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陕 西 省 教 育 科 学 规划 课题
《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中 期 报告
府谷大昌汗中学
(一)基本情况 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5.11.20——2016.1.20)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设计制定问卷调查方案;课题组成员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汇总调查数据,分析原因,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6.1.21——2016.5.30)主要工作:开展活动及相关研究工作;三月下旬组织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形成中期报告;三、四、五组织教学能手示范课和新教师诊断课教学观摩活动;五月下旬收集资料,完成案例集、论文集和培养指南;带领课题组成员外出调研学习等。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6.6.1——2016.6.31)主要工作:收集整理各项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形成培养指南推广运用等。
|
|
|
|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可加页)。
|
|
通过“评”的练兵,能在观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目标,任务呈现,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课堂的预设、生成,师生的活动活动,学生的主体,课堂评价等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评价。 (二)成果影响 1、新入职教师能力提升快 随着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的广泛应用,新入职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根本提高,师德修养得以加强,师德先进个人不断涌现,一批年轻教师在各级评比中被评为先进德育工作者;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许多新教师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和教育叙事,记录成长点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比赛,胡美凤等多名教师的论文在省、市、县中学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中获奖;赵莉等多名教师在县校级的示范课、展示课、优质课上都有良好的表现。其他教师也踊跃开设公开课,找不足,寻差距,六个实验学校里充满了浓浓的教研氛围。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明显提高,有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如鱼得水。工作坊将新教师培养与校本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在各项教研活动中,让年轻教师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感想,或教学中的不足需改进,或教学中的闪光点需借鉴,或读书中的点滴体会等,他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感想体会也就多了,视野拓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业务能力增强,共享型师资培训模式初步形成。 2.研究成果运用实效性强 表现在理念的更新方面:课题研究促使实验校校本教研走出了“空洞”的窘境,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通过聆听专家的报告,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广大新入职教师受到了新课程理念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旧有观念,确立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等新观念,适应了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表现在课堂教学水平方面:通过校本教研和老教师的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参加县优质课评比,一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对他们的业务成长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实验教师刘嘉老师在县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表现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方面:通过新教师培养使学生也得到了健康、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中我们不仅关注新课程标准带来的内容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变化;不仅关注教师自身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校本研究,研究者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共同解决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问题,这也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的养成,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正是由于课题组教师与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新老师正共同逐渐成长为“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
|
|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的评估,经专家认定: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强化组织领导,重试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运用,研究注重一线原则,实效性强;能正确面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些科研能手,取得较多的科研成果。 (一)过程实施
(二)资料管理
(三)实验保障
(四)研究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