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宽:《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6-06-20 15:28:0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究 |
《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意义: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当前乡村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三个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免费师范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加之地方特岗教师、公益性岗位教师等一大批年轻教师充实到乡村学校,使得乡村学校主要的教学力量变为刚入职或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决定着学生、乃至学校的发展水平,所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成了乡村学校非常重要的课题;二是这些孩子由学生快速转变为老师,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生活:角色的转变、环境的变化、人际交往、现实与期望、教学压力等一系列困扰他们的问题,必然会出现激动、彷徨、困惑,甚至是痛苦的过程,这些也一定会影响他们对教学能力提高的专注力,所以,研究出一套完整、实用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三是这些教师学识水平、执教能力、责任心等个人素养层次不齐,急需一种规范和标准来约束和专业培训。这些现象表明,教师在入职初期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广泛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 2.陕西省府谷县各乡村学校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因为教学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对乡村学校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依据。主要选取县域内农村、城郊四所学校作为调查项目校,选取市域省域各一所乡村学校作为调研项目校;设计教师、学生、家长问卷调查表,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课堂教学行为观察,谈话征询意见,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3.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业务提高过程性研究。过程性研究主要考查新入职教师各个阶段的教学状态,总结出一般规律,即新教师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指导需求。 研究方法:总体思路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沦资料,揭示新入职教师的内涵,构建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素,适时对初中新教师的教学状态进行分析,针对新课改对其课堂教从教育的理论建构,以农村新教师为研究对象,设置调查问卷,编写访问提纲,运用访谈等方式对新教师、学生、家长及其学校领导展开抽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得出新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此分析原因,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从不同的层级探讨对策,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方法是:
|
3.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把研究结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一中研究方法。 组织形式:由课题主持人王兆宽总负责,统一组织,统一实施本课题研究。王兆宽同志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府谷县大昌汗学校副校长,有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特聘府谷县教研室主任苗占清,副主任、语文教研员张文强为研究专家,全程指导本课题研究;府谷县农村三所学校校长、城郊一所学校的语文骨干教师、我校的语文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他们掌握有大量的案例资料和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乡村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同时,长期致力于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对课堂教学改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教育基本问题也有着科学有效的实践方法。 研究分工:王振利:负责府谷县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进度安排:第一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15.11.20——2015.12.31)举行课题开题仪式;设计制定问卷调查方案;课题组成员开展相关问卷调查,汇总调查数据,分析原因;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6.1.1——2016.6.30)主要工作:开展活动及相关研究工作;定期组织工作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形成中期报告;定期组织阶段成果观摩活动;积累资料,完成案例集、论文集;带领课题组成员外出调研学习等。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6.7.1——2016.7.31)主要工作:收集整理各项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形成培养模式推广运用等。 预期成果:1.现状调研报告。2.新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评课、教学实录方面实践研究形成的案例集、论文集、影像集等3.研究报告。
|
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800字左右。
|
四、研究调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研究调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拟将研究题目《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研究》调整为《农村新入职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实践与方法研究》。 主要基于一个原因:“策略”范围较大,层级较高,最终要形成一种培养模式;“实践与方法”是基于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研究,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入点小,易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