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工作室基本情况 及工作室工作计划汇报材料
(2016-06-25 19:55: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工作计划 |
王艳芬工作室基本情况
及工作室工作计划汇报材料
尊敬的 局长、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我主持的陕西省高中语文工作室正式启动了,在这非凡的时刻,有市教育局
本工作室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的具体要求,由陕西省教育厅与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建立陕西省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于2015年1月经严格遴选确定并授牌成立的97个工作室之一。是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网络为交流载体,集科学、实践、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学研修团队。本工作室是研究型、学习型合作组织。每个成员既是学习者、研究者,也是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的参与者。研究教学动态、参与课程建设、承担教师培养、传播教育理念、实现专业引领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我团队由25人组成,人员来自榆林、榆阳、定边、靖边、横山、府谷等市县区,涉及十九所中学,三所教研机构,其中有陕西省第十批特级后备人员三名、省学科带头人一名、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名、省优秀教学能手一名、榆林市名师三名,市学科带头人七名、省教学能手十八名,市县教学能手四名。
为更好地发挥工作室的作用,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团队,我们研究确定了以下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指导,以工作室的活动为载体,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为原则,组建形成一支集科学、实践、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教学研修梯级团队,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师基地的作用,全面推动区域语文教学教研和改革工作,带动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指导理念
共同发展理念:走“教育教学、学习、科研、培训”四位一体的教师成长之路,教师发展之路。成员要努力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强化学科作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争取能承担市级或省级的教学专题培训任务,在学科教学或论坛中作专题报告。在理论、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和较高的造诣,明确目标、自定方向、优势互补、集体奋进,各成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优发展。团队合作互促助推发展,致力提升我市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成为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名师。
务实创新理念:针对高中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盲点等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互动研讨,努力创新语文教育设计与语文课堂生成,提高语文教育的文化品位,增强成员的研究意识与从教智慧,促使成员向研究型、智慧型教师发展。
三.前期工作进程
1.(2015年1月——2015年7月):申报名师工作室,组建工作室,吸收名师工作室成员,建立名师工作室QQ群(群号:4866730219面朝语文QQ群,制定工作计划、方案、措施,研讨确定工作室课题研究的方向。
2.2015年8月-9月,网页建设、课程开发专项培训。工作室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3. 建立了优质资源共享的研修网站。
http://blog.sina.com.cn/u/5580641475
现初步开设了课题研究、教学论坛、精品课程、教学论坛、资源共享等栏目。
四、后期工作安排
1.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围绕课题研究、组织工作室各项活动,按照计划完成相关的教学现状调研,各子课题组初步开展实验研究任务。丰富充实博客内容。
2.2015年12月总结前期工作和任务进展情况,参加省上的首次考核。
3.2016年1月——2016年6月,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制作精品课程,组织教学交流、送教下乡等活动。
4.2016年7月——2016年8月,工作室成员积极完成教学成果的积累与整理、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室工作情况的总结工作,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指导,确定改进方向与下一步工作计划。
5.2016年9月起,在上级进一步指导下,继续开展教研、辐射工作,培养带动更多教师成长。
五.工作措施
1. 开展读书活动,提高理论修养。工作室针对个人的发展需要,确立必读书籍,推荐书目,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每月一次集中学习,每人每年完成5000字读书笔记。并充分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并领悟同行及专家们的先进经验,丰厚自己的学科底蕴,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
2.聚焦课堂教学,锤炼教学风格。将以课例研究为抓手,通过开设示范课、研究课等方式,研究、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成员认真进行反思式的讨论,带领并帮助工作室成员在教学风格和特色上下功夫,让每位成员具有高品位的教育教学艺术,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形成一套精品课程。
3.积极从事科研,寻找教学突破口,提高自身品位。工作室成员必须围绕工作室申报的省级规划课题,在自身的角度和方面积极展开行动研究,力争通过一些子课题研究突破本工作室省规划课题的部分难点,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以科研促教学,提升专业能力。
4. 勤反思,多写作,促进专业发展。工作室将以““课堂诊断与反思”为形式,提供高质量的观摩课、研究课,开办主题论坛。写作将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一项经常性任务,坚持围绕教学和研究写博、读博、评博,加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团队共进的目的。
5.帮扶引领,扩大辐射效应。
积极承担教学示范课、观摩课以及有关教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围绕教学和研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分析等,全年至少完成6篇教育教学文章。每年在市级以上刊物最少发表一篇教学文章,及时传递名师工作室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使本工作室的内容更加丰富、新颖、实用,让博客成为展示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平台,交流的窗口,实现教育智慧共享。组织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推广教学成果,引领示范、赤诚帮带一批教师成长,促使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