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 送教下乡
---我工作室朱青绿、王兆宽送教清水中学活动纪实
冬阳暖暖,情意浓浓。2015年12月4日,在积雪刚刚消融的初冬时节,为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我工作室陕西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朱青绿、省学科带头人王兆宽携自己工作室、坊全体成员,帮扶清水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送教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分示范课观摩、座谈会点评、专题讲座三部分。
陕西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王兆宽老师执教示范课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本节课最大特点是抓住了文本的核心价值,即说明文的顺序、方法、语言,关注了每一位学生,让学习主导课堂,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课堂上“课前积累”的设计注重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课堂的行进中能够引导学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观察到的知识、现象应用到课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学生有话说、能说,给了学生话语权。同时,他很注重学法指导,小组合作题目的设计有趣、具体、可操作,让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充满乐趣,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最后的习作练笔真正达到了读写结合,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
陕西省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刘霞老师执教示范课,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执教者巧妙引入、用心铺陈,激发了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紧紧围绕语文与生活,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性现象与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体现了语文教学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对“世纪”这一概念的解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二十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课堂中“找出文中带有20世纪的五句话”的问题设计,抓住了文本要害、关键所在,这就是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科学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主旨内涵。
榆林市教学能手韦林林老师执教示范课小学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执教者情感投入足,师生距离近,把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体现了教师参与者的身份。这节课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了多元互动的过程。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在第四自然段鱼的教学中,借助媒体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奇异的海底世界,抓住了“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文眼,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最后的口头作文效果很好,切合三年级学生的习作练习。
座谈会上陕西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刘慕玲、陕西省教学能手郝晓丽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清水学校刘美林老师、杨霞老师、王二伟老师分别从不同侧面谈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收获。
陕西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朱青绿以《语文课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为切入口从进行了总结。
当语文教师很难: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语文教师要有十分广博的知识;人们对语文教师的要求高;语文教学工作见效慢、周期长。“语文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强烈的语文意识”。我在想:
“语文课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一学期一本书,一节课一节课的上,细数下来,一学期也应该有140多节课,但学完语文,学生究竟拥有了什么?认识几个字,念几篇课文,背几篇文章,写几篇前后看不出多少起色的作文……这些,如果我们不教,似乎学生都能学会! 语文课最后要留给学生的是:语文能力,它包括书写、读书、语感和习作能力以及“语文味”。
书写能力:不必多说,识字认字会写字,写准确,写美观。
读书能力:“语文要培养终身阅读者、语文要培养负责任的表达者”。
朗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情感,朗读的指导很重要,三个较好的方法:范读,教师良好的范读,是无声的讲解和感染,便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行模仿揣摩; 默读、可以让我们思考,要让学生学会透过文字表面,去思考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所包容的意义。做批注,边读书边思考,真正走进文本。
阅读理解能力,其实就是思考能力,语文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会思考的学生。基本的认识是:不能架空文本,不能望文生义,不能牵强附会,不能自说自话,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引导学生钻研课文,通过对文本的仔细研读,读出字面的意思,读出隐含的意思,充分把握文本语言的魅力,真正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
语感的培养: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裕地读书的时间,在读书的同时学会积累,并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习作能力:我们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自己的写作特色和习作方法。《课标》小学高段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这就是对习作能力的一种培养,习作不能只靠写去完成,在阅读中也要渗透。平时虽然强调“读写结合”,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是读写分离。阅读是理解,习作是练习,两边不沟通。读写结合要落到实处,真正结合起来,习作能力的培养应该有序,至少教师自己心中要自成系统。
“语文味”?
“第一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第二要教出情感美;第三是品味语言文学之美。”特级教师王菘舟:语文味表现在“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语文教学四件事: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知识,提高素养。其实,语文味我的理解就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
座谈会上,府谷县华阳九年制学校为清水学校赠送了学生课桌凳、教师读物《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等书籍。
下午,陕西省特级教师后备人选朱青绿进行了为时一个半小时的专题讲座:《新常态背景下中小学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改革》。讲座从“新常态背景下把高效课堂架构立起来”、“营造氛围引领教师走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高效课堂改革”三方面对进行了阐述。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总结,经过理念与实践的反复碰撞和反思,对中小学课改的本质与规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中小学高效课堂改革进入新常态。建立一个“能促进人改变”的架构,引领教师走进高效课堂改革,主动适应,用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学习、领悟、践行,消除“不管用什么办法”去教学的现象,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把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让学习主导课堂发展。
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之后,与会教师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交流。大家纷纷就三位老师的示范课和朱青绿老师的讲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交流了各校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也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获得的益处。
最后,清水学校校长王振利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王校长引用萧伯纳的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一语道破了本次送教活动达成的城乡教学交流的意义。大家每人贡献一条经验,每人就会收获很多条经验,这样学校教育才会发挥集体智慧,才会得到整体的提高!
活动结束,已是下午4点,虽是时逢初冬、寒风凛冽的季节,但这次送教活动给大家的感觉是冬日暖阳!相信本次送教活动对清水学校语文教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对今后提升清水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对新常态下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