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我和你》

“有一天,一个女孩闯进我家。她吃了我的燕麦粥,坐坏了我的小椅子,还躺在我的床上睡觉。我想知道,她是谁?”
大师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迫不及待的翻阅开来,初看封面,我以为这是要讲述一个幸福三口之家的故事。匆匆看过一遍之后,竟然一头雾水,这讲的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呢?是的,第一遍我没有看懂,我于是重新合上绘本,再一次慢慢打开,细细品读。
绘本第一页,一幢明黄色的大房子,这是小熊一家三口的家。看的出来,他们家生活的不错。
这一页,介绍了小熊一家三口,可是左页的四幅图却显得有些突兀,似乎有些格格不入,难道是要同时叙述两个故事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布局安排?读一遍时,我是带着这样地疑问的,并且是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故事来读的,可第二次翻看时,细细品味,这会不会是小熊的心理历程?我想我的猜想是对的。故事继续、、、、、、
右图依然简单明了,小熊一家在进行早餐,可是早餐太烫了,爸爸建议去公园转一圈。
左图的故事却进入到高潮,与妈妈随行的孩子为了追一个气球,走丢了,可以看到,最后一幅图,女孩子的脸是惊慌无措的。
右图:“路上,爸爸只顾着谈自己的工作,妈妈一个劲的说她的工作,我只好一个人瞎胡闹。”故事进行到现在,已经初现端倪,很多新时代的父母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孩子的感受,孩子只好“自娱自乐”。
左图:与妈妈走丢的女孩子伤心的独自一人寻找,但她迷路了,她一会走进死胡同,一会走在路边,可以发现,故事一直在用灰色的图片来讲述,可到了第五幅图,她闯入了小熊的家,并且推门进去,这里为什么突然有了颜色?这或许是在与故事一开始小熊家的大房子做呼应。
右图:“回来时,爸爸一直在谈汽车,妈妈不停地说着房子,我只能自己乱折腾。”可以想象到的,在去公园的来回路上,小熊一直是被忽视的。
左图:当小熊一家三口在回家的路上时,这个女孩已经进入到他们家,并且吃了他们的燕麦粥。
小熊一家三口回到家之后,发现了一系列的异常,勺子被动过了,燕麦粥被吃过,沙发被坐过,椅子被坐坏,于是他们决定去楼上看看、、、、、、
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熊爸爸和熊妈妈在一开始发现异常时,是互相推卸责任和埋怨的。
如果说,左图是小熊的心理历程的话,那么这一系列的破坏现象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不难得出答案的,在现实生活中被大人忽视的小熊,总想变着法的鼓捣一些动静来吸引大人的关注,这是缺乏爱和心理孤独的表现。
左右图的故事终于交汇。
被小熊一家三口发现的女孩惊恐的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被发现的女孩慌忙逃跑,“小女孩从床上跳起来,跑下楼梯,冲出了门”。
冲出门之后,天下起了雨。
小熊独自一人站在窗前,看着那个女孩,“我想知道,那个女孩遇到什么事了呢?”
故事进入尾声。却也是最震撼我的部分,女孩开始在风雨交加中行走,一如她此时的心情,可是,在前方开始有了一些光亮,慢慢的,光亮越来越大,女孩抬起头,向着前方欢快的奔跑起来,金色的头发飘扬,与前方的光亮混在一起,有种万丈光芒的感觉,最后,她与前方的光亮——妈妈,重逢了!她又重新获得了爱。
这一部分,没有了小熊一家的故事,这一部分,是小熊幻想出来的,也是小熊所渴望的。
至此,可以回想,小女孩在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一直在灰暗中进行,一直在低着头,一直在孤独中,到了最后,甚至开始风雨交加,那是心情跌落至谷底的表现,这整个过程,一如小熊的遭遇,虽与爸妈同行散步,但一直被忽视,小熊的心理是孤独的,他是渴望爱的。最后的光亡四射,是小女孩与妈妈的重逢,女孩重新获得了爱,故事似乎是圆满了,可是,那确是小熊自己幻想出来的、、、、、、
故事发人深省,揭示出当今很多家庭的现状,很多问题儿童的出现,究其根本原因,是家庭的原因。故事最后,给所有家长一个警示,对于孩子,多陪伴,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