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2016-09-24 12:35:06)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立项号 |
2015XKT-YJ115
|
课题名称 |
幼儿规则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 |
|||||||||||||
负责人 |
张亚萍 |
工作单位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幼儿园 |
|||||||||||||
博客网址 |
http://blog.sina.com.cn/xidiankeda |
完成时间 |
2016年9月20日 |
|||||||||||||
成果主件名称 |
|
|||||||||||||||
课题成果附件 |
(课题成果附件形式包括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案例、调研报告、教具制作等)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 形式 |
应用发表情况(打“√”) |
|||||||||||||
博文 发表 |
刊物 发表 |
会议 交流 |
教学 应用 |
|||||||||||||
1 |
育之我见 |
论文 |
|
|
√ |
√ |
||||||||||
2 |
项常规意识 |
教育随笔 |
√ |
|
|
√ |
||||||||||
3 |
用兴趣转变行为—幼儿进餐行为记录 |
教育叙事 |
√ |
|
|
|
||||||||||
4 |
常规教育所思 |
教育叙事 |
√ |
|
|
|
||||||||||
5 |
让孩子愉快的进餐 |
教育随笔 |
√ |
|
|
|
||||||||||
6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
教育案例 |
|
|
√ |
|
||||||||||
7 |
通过多种方法增强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
中期调研报告 |
√ |
|
|
|
||||||||||
8 |
要为幼儿建立规则意识 |
教育叙事 |
√ |
|
网络研修 |
√ |
||||||||||
9 |
品德教育手偶剧 |
师生同乐手偶剧表演 |
√ |
|
|
|
||||||||||
10 |
身体保健《不在马路上玩耍》 |
教学设计 |
|
|
|
√ |
||||||||||
11 |
品德教育活动《感恩的心》 |
教学设计 |
|
|
|
√ |
||||||||||
12 |
社会活动《小心陌生人》 |
教学设计 |
|
|
|
√ |
||||||||||
13 |
礼仪教育活动《懂礼貌》 |
教学设计 |
|
|
|
√ |
||||||||||
14 |
《从小就要学会排队等候》 |
教学随笔 |
|
|
|
√ |
||||||||||
15 |
《怎样化解孩子心中的小“恩怨”》 |
教育故事 |
|
|
√ |
|
||||||||||
研究概述
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让幼儿理解规则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研究使幼儿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并形成自觉地行为意识。 3、建立规则意识,逐渐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
||||||||||||||||
课题组成员名单(不超过五人)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职务 |
在研究中承担任务 |
||||||||||
1 |
张亚萍 |
女 |
47 |
一级教师 |
教学副园长 |
组织教学研讨,各种活动的小结、上传活动照片,撰写实施小结、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
||||||||||
2 |
文
|
女 |
35 |
一级教师 |
教师 |
制定本班幼儿的具体计划、搜集实施内容、各种教学计划的实施、幼儿活动的排练、与家长的沟通、上传教育心得、实施方法及教育成果。 |
||||||||||
3 |
李
|
女 |
38 |
一级教师 |
教师 |
制定本班幼儿的具体计划、搜集实施内容、各种教学计划的实施、幼儿活动的排练、与家长的沟通、上传教育心得、实施方法及教育成果。 |
||||||||||
4 |
刘璐妍 |
女 |
27 |
二级教师 |
教师 |
制定本班幼儿的具体计划、搜集实施内容、各种教学计划的实施、幼儿活动的排练、与家长的沟通、上传教育心得、实施方法及教育成果。 |
||||||||||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指导专家组 审查意见 |
|
|||||||||||||||
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评审专家组 评审意见 |
(专家组长签章)
|
|||||||||||||||
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
(单位盖章)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5XKT-YJ115 |
课题名称 |
幼儿规则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 |
|
负责人 |
张亚萍 |
所在单位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幼儿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幼儿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通过前期的调查,我园了解到,一部分幼儿规则意识差,个别幼儿虽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控制能力弱,并且遵守规则的能力受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比较侧重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如洗手、喝水、吃饭、午睡等各个生活常规,以至于树立规则意识及能力提高没有高度重视,只是通过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反复强调让幼儿去按照班级的规定去做,殊不知进行规则教育是一种社会需要,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并能促进幼儿道德发展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促进幼儿意志发展。
2、幼儿规则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通过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提高幼儿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其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不愿受约束、不能很好与人交往等不良心理特点以及任性、自私的行为意识,让幼儿具有自我控制能力,从而适应幼儿园、社会、学校、集体的要求,而且幼儿阶段是规则意识和能力培养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通常人们认为,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彼此的约定,规则可以是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不成文的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它保证了人们社会生活、工作、行为的有序和规范。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现,是幼儿园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常规,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学活动的需要,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适应的基本内涵,关系到个人生活幸福和将来的事业成功,因此,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受到普遍重视。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研究的目标: 1、结合研究内容,让幼儿理解规则在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 2、通过研究使幼儿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有自觉地行为意识。 3、建立规则意识,逐渐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研究内容: 1、幼儿日常行为习惯: 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执行规则,幼儿从早上入园到离园,主要以生活卫生习惯、安全行为规则为主,包括洗手、喝水、吃饭、午睡、上下楼梯离园等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固定的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自我服务意识。
3、品德行为规则:主要以遵守公共场所秩序、合作与交往、文明礼仪、为主。(1)尊敬父母长辈,见到父母长辈主动问好,能与同伴友好相处。(2)爱护公物,不攀折花草树木。(3)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随手扔垃圾,养成节俭的美德。(4)区分常见行为的好坏、美丑、善恶。(5)知道别人和集体的东西不能随便占为己有。(6)诚实、守信、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7)懂得尊重别人,与人说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
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评价,得到某一结论。
2、观察法:根据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相应资料。
3、游戏法: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若把规则予以游戏化,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能力。 4、实践体验法:创设情境,设计一些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与幼儿园的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实地参与、模拟演练、亲自体验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5、榜样法: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运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富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及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来影响幼儿,为幼儿日常行为树立榜样。 6、家园同步法:引导家长在家制定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规则,并贯穿一日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7、自然后果法:通过体验后果,让幼儿增强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 8、评价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或否定,利用教师评价强化规则意识。
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准备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20)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集体进行讨论,分析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内容,并收集相关资料。 2、制定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 3、做前期的调查表,分析整理对比数据。 具体实施阶段(2016.3——2016.7.20) 1、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活动的实施,观察记录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 2、在探索中反思问题,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具体的措施。 3、在研究过程中及时的总结,并整理成文。 4、记录各种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案例,并进行讨论,给予对策,让好的现象蔓延。 总结阶段(2016.8.20——2016.9.20) 1、总结、整理相关的研究报告。 2、撰写出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3、整理有关课题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游戏、社会实践总结等过程性资料。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 开学初,各班选用不同的音乐组织幼儿不同的常规各项常规,如安静、洗手、喝水、如厕、排队等各环节,孩子熟悉音乐后不用老师去指令她们的行为,而是听到不同的音乐自觉履行该做的事情,按照老师日常的要求,班级的常规特别好。
3、幼儿园的楼梯上有图文结合的品德教育儿歌、安全提示语,无不体现 着环境教育的作用。
2、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区域,在活动过程中能 轻拿轻放操作材料,遵守区域规则,尤其在建构区,幼儿的交流都是很轻的,知道不能打扰到别的小朋友,而且用完后知道将建构材料摆放整齐,如果中间想换区域,幼儿都会看看还有没有名额,如果没有,他会主动找一位小朋友商量,问问是否愿意互换等,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遵守了规则,活动结束后按照对应的标识记号放回原处,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活动中体现了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品质。 3、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游戏规则,理解规则的要求,以 游戏的形式巩固规则,提高动作技能,如中班的游戏《小猴摘桃》,小猴要爬过山洞(拱形门夹着垫子),走过独木桥、跨过小河,到树上摘一个桃子,从跑道的两侧回来,教师在讲解规则的时候会说,小猴去摘桃子的路上要经过许多障碍,一定要胆大、心细才能完成,如爬山洞时手脚着地贴着地面爬行才不会碰到头,走独木桥时要两手侧平举,保持平衡,才不会掉下去等,反复几次后幼儿都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提高了动作技能,锻炼了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在各类活动中教师的严格执行,幼儿的遵守,加大的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了各项动作能力。
(三)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的规则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2、教师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品德教育为主,选择了适合小班组的《丑小鸭》《小熊请客》,中班组音乐剧《龟兔赛跑》《匹诺曹》、大班《胖国王》《咕咚来了》,教师们精心准备,自制玩偶、自编、自导自演的手偶剧,在5月30日,孩子们通过观看手偶剧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坚毅的性格,遇事冷静的态度,真正寓教于乐,进一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喝水时要求后面的幼儿离前一个小朋友稍远一些,小心碰到以防烫伤,但有时小朋友会不由自主和前一个小朋友靠的比较近,我们教研组老师就想出用标识符号巩固幼儿的常规要求,增强常规意识,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通过这个小小的标识符号,幼儿喝水时也不会拥挤,进盥洗室靠右行,小便池最多只能同时有三个小朋友上,取放操作材料及乐器宝宝在固定地方,经过一个多月的验证,教育效果非常好,我们已推广到全园各班实施。
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充分利用和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配合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一致、原则一致、目标一致,我们每个月的月底会将下一个月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提前告知家长,因此家长会对幼儿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表扬,有些家长会将幼儿的变化和收获写成感想交给老师,我们会挑选一部分上传博客与大家共享,如有关习惯养成、安全过马路、去超市购物、做客的礼仪等。在我们进行的故事比赛中,家长积极给自己的孩子挑选适合的故事,鼓励幼儿将更多地优秀故事分享给幼儿,家长好与幼儿园的活动积极互动,有些以家庭为单位,有些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在家长的指导下编排一些故事表演、情景剧表演,如:大二班的家庭剧《龟兔赛跑》、中四班的鲍书涵父母与孩子的家庭小表演《西游记》、中五班的亲子表演《狼和小羊》等内容,让孩子在与父母的游戏和配合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表演欲望,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同时把遵守规则的习惯落到实处。 五、 存在问题及改进
|
|||
参考文献 |
李丽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