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数 乘 分 数 教 学 设 计

标签:
365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分 数 乘 分 数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整数乘法的计算、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本课时是第1小节分数乘法计算的第二个层次的教学,学习分数乘分数,应该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去理解和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记住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知道结论的推导过程比较困难,让学生明白算理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等。
学具准备:
作图工具。
教学流程:
一、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开始。出示:刘阿姨每小时打一份稿件的,
小时可以打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自己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两个乘数都是分数,该怎么进行计算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
(一)
1、
(1)探究
的算法。
到底等于多少?用什么方法研究比较合适?(画图。)为什么?(因为我们以前探究分数方面问题的时候,用的都是画图的方法。)
师:我们用一个长方形代表这一份稿件。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有了想法之后拿出作业纸,同桌两人合作画图。
学生画图,师巡回指导。指名学生上台展示,说出自己画的过程。(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份稿件的
;再把
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师总结画图过程:先分,再取;再分,再取。
那么
的
到底是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明确:添上辅助线可以看出,单位“1”被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2)探究
的算法。
刘阿姨
小时打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
能不能用刚才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自己动手画一画。闭上眼睛想一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请学生上台展示,说出画图的过程。(先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份稿件的
;再把
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结果就是
。)
(3)用画图的方法计算
。
出示
。
表示什么?(
的
。)我们又该怎么画图表示呢?学生说,老师画。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两份,也就是
;再把
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结果就是
。
2、大胆猜想:
设置悬念:我们继续用画图的方法来研究。出示
,既然画图的方法这么管用,大家为什么不动手画呢?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数据小的时候,画图的方法可以使用;数据大的时候,不好平均分,用画图的方法就显得麻烦。)那么,不画图,有什么用方法能算出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画图验证:
(1)画图验证
。
照大家这么说,
该怎么进行计算?(3和5相乘的积作分母,2和1相乘的积作分子。)
怎么验证?(画图。)
让学生说一说:分了再分,一共分成了多少份?(3×5=15份。)取了再取,最终取了多少份?(2×4=8份。)
(2)画图验证
。
让学生说说,3×4算出的是什么?(一共分的份数。)2×1算出的是什么?(最终取的份数。)
明确:分母相乘表示的是一共分的份数,分子相乘表示的是最终取的份数。
4、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5、
同学们,我们是怎么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举例、猜想、验证、结论。)我们在举例的时候用到了画图,在验证的时候也用到了画图。在解决“数”的问题的时候,用“形”来帮忙,这就叫做“数形结合”。
6、
试做
、
。让学生说说做题过程,并进一步明确:分子和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二)
你能用今天所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吗?
出示:
、
。
让学生说一说。(因为整数都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也同样适用。)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
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时呢?先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列式计算。
|
|
|
|
|
|
|
|
|
|
|
|
2、计算下面各题。
3、一辆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
升。行驶
千米耗油多少升?行驶50千米呢?
三、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学生分享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