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反思
(2015-12-06 12:45:37)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三年级组 |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下冶三小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同学们喜欢听童话故事吗?恩,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童话故事。(教师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动画)
提出看动画要求大家在看的时候想一想:这是发生在_____
好,故事听完了。谁能告诉老师这是发生在_____
生答:陶罐与铁罐。
同学们,下面请跟老师一起来板书他们的名字,“陶”字在写的时候,左边的耳朵旁要窄一些,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右边先写撇、横折钩,然后在里面写一个“缶”,“缶”是一种小口大肚子的容器。今天,我们的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是第27课《陶罐与铁罐》。请大家打开书,翻到107页。通过学习第27课,我们要完成3个目标。
(1)带拼音读词:自己试——学生齐读一遍
(2)去掉拼音同桌互相读、正音。
(3)指名读。
(4)小组内交流比较难的词。
(5)开火车读词。
(6)同桌之间再读,要求速度要比第一次合作读时要快要准。
(7)理解词语。
(8)学习多音字。
(9)指导写字。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铁罐常常_____陶罐
指名说。
4.那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为什么?
小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回答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
陶罐出土成文物、铁罐化为泥土是(10-17)
5.师追问:那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到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1)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评价
师:你们先别急着坐下,听听同学们对你们的评价。(其他同学评)
(如果读的好的,那就追问读的同学)
师:老师也和同学有同样的感受,你读的太好了。刚才我看到你一脸瞧不起他的样子,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到“神态”)
(4)找神态体会
师: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请你马上默读一下这些对话,在书上把他们说话时描写神态语气的词语,就是他们怎么说的圈出来,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师:你们找到了哪些词呢?在4人小组交流下。
师:首先来看陶罐,他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是怎样的呀?
(谦虚)是啊,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
(称呼上)是啊,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所以这里铁罐说话时的神态是“傲慢”,谁来读读这两句对话?
(指名2人读)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
(学生做表情动作)你们看到他刚怎样做的?(眼睛眯起来,抬起来,下巴还往上翘)好,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
(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还有吗?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陶罐要争辩些什么?(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
(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
(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师: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会,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三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1.分角色读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对话,想想想你又能发现些什么?你是否又明白了什么呢?
读后自由思考——四人小组交流——师巡视,确定先说内容方面的同学先答
(1)(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出示:当铁罐傲慢时,陶罐——
当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时,陶罐——
当铁罐(暴跳如雷、怒气冲冲)时,陶罐——
(2)师:你又明白了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短处比……)
四、拓展延伸
1.拓展关于“正确认识自我”
师: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读着读着,老师不禁想到了在书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正确认识自我”的名言,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我的教学设计是按照我校的“目标探究法教学模式”进行设计的。先抓住学生爱看动画的特点,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完成哪些目标,在达成目标环节先是处理字词,再请同学们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给课文分段,让学生了解课文脉络,说说2个主人公到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引导学生第一次练读、第二次推荐读、第三次展示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教学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学生是很聪明的,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