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12-05 10:16:40)
标签:

教育

分类: 三年级组

                      陶罐和铁罐 

                克井大社学校    XY61    郎敏   

写在教学设计之前

    11月26号常亚哥老师在我们克井中心校针对青年教师成长专题报告会上问到:教学设计最有灵感是在什么时候?上完课后。对此我心有同感,尤其是执教《陶罐和铁罐》一课。可以说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大量备课工作,但是我的思路依然不太清晰。“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明白其中道理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课堂的重点。终于,我写出了一个教学设计。但是,自认为比较顺畅的教学流程却在课堂上无法进行下去。症结还是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之后我就一直在转悠:如何让学生读出人物的神态、语气,如何通过对比读读出道理,并且还要在一遍遍的读中让学生不厌烦。

我的灵感来了,中午吃完饭,我进教室继续转圈。 

突然,我想到:为什么铁罐的神态语气在不停变化:傲慢、更加轻蔑、恼怒直到最后要把铁罐撞成碎片,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是我之前备课从没想到过的。仅仅是为了读出铁罐一次比一次强烈的语气吗?肯定不是,那是为什么呢?

就那霎那间我明白了:两个人吵架嘛,一开始铁罐自认为坚硬对陶罐傲慢地说;接下来,陶罐的回答“不敢,铁罐兄弟”其实是陶罐的谦虚,它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敢于面对,而这句话却给了铁罐一种错觉,以为是陶罐怕了它,于是铁罐更加轻蔑但是,铁罐却没想到这次陶罐争辩了“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铁罐恼怒了;面对铁罐的恼羞成怒,陶罐依然心平气和“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陶罐始终平和的语气终于让铁罐狂怒到极点“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最后,面对铁罐的不可理喻,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现在我明白了这些神态词语的变化是如何一步步承接而来,于是我就将这部分作为指导朗读的重点。即使我还没有教案,但是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新的火花出现时的激动,我赶紧整理了思路,迫不及待地又重新上了这节课。

接下来的教学设计是我整合两节课以及老师们的建议修改所成。

 

                      

                      陶罐和铁罐

                (第二课时)

                    大社学校   郎敏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人物性格。

2.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了解人物。

2.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词语吧。

出示课件:

铁罐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陶罐 谦虚 争辩 兴奋 和睦相处

(2)提问:你们发现这第一组词是描写谁的?另外一组呢?

(3)你们能抓住这两个主要人物的表现,借用上面的一些词语,说说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通过词语找到对应的角色,既复习了词语,整体感知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特征,又回顾了课文内容,锻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向学生渗透了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的方法

【反思:一开始我的导入是借助二年级所学《小柳树和小枣树》引入,因为我想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更容易,结果学生大多数忘记了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用时过长,以及后来在读课文中有几个学生一直将“轻蔑读成“qing  mei,于是我将导入部分修改为回顾词语。】

二、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二)理解“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而陶罐易碎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三)通过朗读品悟人物性格
 1. 一次朗读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铁罐的态度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师:是的,铁罐自恃坚硬看不起陶罐,很傲慢。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师:请大家观察这位同学的表情,看到了吗?这就是傲慢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朗读者的神态语气,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傲慢、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反思:第一次上课时,我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说傲慢等其他神态的词语的意思,但是效果不好,即使我为大家进行了解释,同学们对这些词语还是理解的不够,并且耽误了很多时间。课后,我们一位老师建议说,可以让其他同学观察朗读者的神态语气,然后告诉大家这就是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样对于学生更加形象直观也便于理解。接下来的几个词语我也是同样的方法。】

     陶罐的态度: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陶罐是怎样回答的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陶罐的态度如何

     生:谦虚

     师:请大家再读这句话,你们能不能从“不敢”这个词语读出陶罐其他的品质

     生: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

     师:说的很对,这句话不仅是陶罐的谦虚,还有它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实事求是。一个是铁,一个是陶,它确确实实是不敢碰铁罐。

【反思:课堂上,我让学生再读这句话看能不能读出陶罐的实事求是,这时我发现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我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入手,特意点到“不敢”,让学生思考陶罐为什么这么说,这体现了陶罐什么品质。】

     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
(2.)师:听到陶罐说不敢,铁罐是怎么表现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出示课件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更加轻蔑      

     师:它为什么更加轻蔑呢?

     生:因为陶罐说自己不敢碰它。

     师:铁罐听到陶罐说不敢,以为陶罐怕了它,于是更加轻蔑。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 陶罐承认自己不敢碰铁罐,是不是就代表陶罐怕了铁罐呢?

    生:不是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大家找的很对,这其中有一个词语最能体现陶罐并不懦弱

      生:争辩

      师:是的, 比起材质陶罐易碎,但是“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生:陶罐的话还没说完

      师:陶罐的话为什么没说完?

      生:被铁罐打断了

     师:铁罐听见陶罐说可能在盛东西方面比过自己,它不等陶罐把话说完就恼怒了,请你们读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铁罐的自私,小气,见不得别人有一点比自己好。

 【反思:这里学生不太会用语言形容,而我自己本身的素养不够,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学生,所以就自己说了出来。】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师:这一次面对铁罐的恼怒,陶罐又是怎样的态度?

      生:“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铁罐恼羞成怒,而陶罐依然和善地劝说,终于铁罐怒到了极点,请大家读读铁罐狂怒的话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铁罐狂怒的语气

2.  二次朗读

师生合作读,师读解说的旁白,生只读对话

师:铁罐自恃坚硬看不起陶罐,傲慢地说            (生读)

    陶罐敢于实事求是,谦虚道                      (生读)

    陶罐敢于正视自己,而铁罐却以为陶罐怕了自己,更加轻蔑地说                                                 (生读)

    陶罐承认自己的弱点,却并不懦弱,它争辩道     (生读)

    高高在上,优越十足的铁罐怎能接受陶罐的反驳,不等陶罐讲话说完,就恼怒了                                    (生读)

    面对铁罐的恼羞成怒,陶罐依然和善的劝道       (生读)

    陶罐的心平气和最终让铁罐暴怒了               (生读)

    一再劝说的陶罐没想到铁罐如此不可理喻,于是不再理会铁罐。

【反思:这部分是我灵感闪现所想出的自认为很好的朗读环节,自己夸一下呵呵,不知道怎么样,希望老师给个建议。我就是想到这样读也许会很不错,所以才迫不及待地试了试。课堂效果还不错。】

   3.三次朗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不读旁白只读对话

【反思:我设计了三次大环节的朗读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人物性格,也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朗读理解人物性格。】
 (四)、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1同学们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2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四、课后小练笔
   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