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讲座的心得体会
(2015-12-02 17:18: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二年级组 |
关于《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讲座的心得体会
邵原镇李洼小学 二年级
周六的下午,有幸聆听了王软绸老师的《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讲座,讲座中王老师围绕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别把孩子只当成孩子和要把自己当成孩子”这三句话展开,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班级管理经验。
要把孩子当成孩子,要有爱心,耐心,敬畏心。孩子与成人不同,他们有自身独特的身心特点。他们就像一朵朵花苞一样,有着自己的花期和芬芳,教师不能拔苗助长,要接受他们暂时的退步。用耐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和改变,用爱心去助力孩子起航,有时教育就像牵着蜗牛在散步,我们要耐心地享受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改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敬畏自己的工作,敬畏孩子。想想当年我们四处奔波考试的日子,忆一忆当年的自己在试卷上写下的理想与抱负。当时的我们是多么渴望着这份工作啊!现在我们已然站在了这三尺讲台,手捧着教师的饭碗,开始为祖国的下一代服务。孩子是我们服务的对象,说句俗话,班里的学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因为有他们才有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敬畏他们。
别把孩子只当成孩子,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当我听到这句话是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语是最近发展区。是的,每个孩子都在不断成长,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我们教师应甘为人梯,不断发现培养学生的潜能,也许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王老师说的班干部培养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同伴朋友对他们的影响远大于家长和老师,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可以减轻教师在管理班级上的负担。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在他的班级里,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职责,或是管理班级纪律这种大事,或是管理讲台上的一个盆栽。让学生有使命感,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的班级管理中来。
要把自己当孩子,去理解接纳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还记得看过的一个故事,说家长带着孩子去逛街,刚开始,孩子很兴奋,过一会之后,孩子一直吵着回家。家长不明所以,有些生气。可是,当他蹲下身子抱孩子时,发现,在孩子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一双双不断走动的腿。这让孩子不免会产生一种恐惧感,我想这就是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努力回想一下我们在上小学时的场景,我们也爱玩,上课也想和同桌说说悄悄话,那时候的我们根本不知道学习这本书的重要性。也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要这样讲这篇课文。我只知道我感兴趣的我爱听,我不感兴趣的我也不想听。所以我们应该理解一个孩子上课时的个别不良表现,应该明白孩子们为什么容易分心,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接纳他们的不成熟,用孩子的思维想问题,用更直白的简单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比较深奥的道理。
以上是我听王老师讲座的一点心得体会,不足之处请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