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灌 耐心引导 静待花开
(2015-12-04 20:48:0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公共课作业 |
爱心浇灌
下冶三小
11月28日下午,我们在进修学校有幸听到了王软绸老师的一场培训《低年级的班级管理——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初见王老师时,觉得她和蔼可亲,有种内在的素养,她的报告条理十分明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不要把孩子只当成孩子、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每个方面都让我受益匪浅,但让我印象最深刻、受益最多的还属第一点,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她在这里讲到了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敬畏心。
关于爱心,在我理解起来就是对孩子要有爱,但如何爱?尤其是碰到不听话的学生时还爱的起来吗?听了王老师的讲解有了新的感受。法国罗曼·罗兰说得好,“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会变得黑暗”。但是之前我将“爱”理解的有点狭隘,王老师的培训中强调了“严”也是一种爱,但要注意方法。“严”的时候也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爱的引导。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正是习惯培养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而碰到捣乱的学生要多想想他们只是孩子,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训斥为抚摸、冷漠为热情。宽容、接纳学生的错误,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关于耐心,这里面有三点,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和鼓励紧密相连。我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班里吵闹的不行就大声斥责学生不要说话,关于这点王老师讲了“要将训斥变成鼓励”,“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快速安静下来”,这样的方法会更好。有时候自己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可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自控力差,你所谓的“语重心长”他们完全不懂,我们要耐心,静待花开。其实认真再想想,我们不要恨铁不成钢,要知道:钢有钢的用处,铁有铁的用处。我们要因材施教,努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他是一株小草,就让他点缀大地;他是一棵大树,就让他成为国家的栋梁。”教师在转化学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前提并不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功者。耐心是一个教师的修养,耐心是一个教师的素质,耐心是一个教师的责任,耐心能让你对学生的微笑更持久,耐心是你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耐心是你对教育平等的尊重,耐心是你对学生有一个美好前程的长期有效的祝福。
关于敬畏心,所谓“敬畏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教师要敬畏自己的工作,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敬畏岗位,才能珍视岗位,爱岗敬业。尊重课堂,尊重知识。要敬畏孩子们。思想家史怀哲说:“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同理,教师敬畏学生的生命,学校才会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的生命是宝贵的,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幸福和欢乐的源泉,是个人劳动、创造、享受、快乐的前提,它需要教师去倍加珍惜,肯定生命的价值,肯定生命的意义;学生的生命是独特的,它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它需要教师去小心珍爱,承认生命的差异;学生的生命是脆弱的,它容易受到伤害,容易遭到毁坏,它需要教师去精心呵护,呵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呵护学生的心理、思想健康,呵护学生的精神健康;学生的生命有喜悦、有悲伤,有高兴、有烦恼,有欢乐、有痛苦,它需要教师去用心关爱,关爱学生的情感世界,关爱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的生命是有尊严的,它渴望尊重,渴望肯定,渴望赞扬,它需要教师去尽量满足,维护生命的尊严,满足生命的需要,促进生命的成长,促使生命的完美。可见,教师应该拥有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最后王老师还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成长阶段及推荐了几本十分受用的书籍,让我们也看到了她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关爱。
她的讲座让我最受益的不是她对学生知识上的传授,而是道德情感、尊重爱护上的浸润,为我以后的班级管理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