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鸡》教学反思

(2015-10-04 23:03:52)
标签:

情感

教育

分类: 四年级组

《母鸡》教学反思

大峪三小 李鹏远

925号在济渎路小学听完张小娟老师和史若兰老师的课,我感触很多。张老师的课,内容丰富,课堂扎实,她的教育机智和对课堂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让我十分羡慕。史若兰老师是今年新上岗的教师,她能够在抽到的短短二十分钟时间内准备出一节课非常难得,她面对课堂的从容和镇定是最值得我学习的。

周日回到学校后,我迫不及待地备了《母鸡》这一课,第二天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讲授了《母鸡》这篇课文。但是,我的课堂远远没有自己期待的效果。

首先是导入时,我让学生说说“母鸡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生活习性”。本来我设想的是,我班的孩子们都是农家子弟,应该对母鸡十分熟悉,介绍母鸡的样子和习性的时候应该有很多话说,但是,也许是预习的时候受到书本的影响,学生除了课文中的“无病呻吟”、“叫声难听”“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原文内容,几乎没有人说出跟课文不同的内容,孩子们缺乏创造力,只会死啃书本上的内容,让我感到很受挫。后来经过反思,我把谈话导入改成了直观的图片导入,让学生看图联想,有图作为引导学生说起来会更有效果。

接下来的交流环节进行的很顺利,孩子们大多数能找到作者“讨厌”和“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然而在对比《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环节,孩子们又被难住了,不管我怎么引导,孩子们总是答非所问,就是说不到关键点上。经过我的反思,发现是自己的问题提的不好,我提出的问题是:“同学们,《猫》和《母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孩子在似懂非懂的写法上纠结,倒不如从情感上去突破,最后我把问题改为“作者写《猫》时,对猫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什么呢?”“作者描写《母鸡》时,一开始对母鸡的感情是怎么样的,后来又变成什么样的呢?”学生很轻易就说出了答案,也很快理解了什么叫做“先扬后抑”的写法。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写作的课外作业,让孩子们写一写学了《母鸡》这一课想对妈妈说些什么,通过母鸡对小鸡的爱来激发同学们对母亲的爱。但是,课后经过反思,我觉得这个作业留得并不是特别合适。自读提示中要求要孩子们对比《猫》和《母鸡》写法上的不同,而我只是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学会用这种方法写动物,应该会更好。于是,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把课外的练笔改成了“同学们,你有没有以前很讨厌某种动物,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变得喜欢这种它呢?请同学们仿照老舍先扬后抑的写法来写一写吧!”学练结合应该会更好的。

总的来说,这次的学习很有意义!我通过听课和自己在课堂上的实践,自己和做课老师的对比,发现了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多听课多反思,争取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为教育教学更好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