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鸡》听课反思

(2015-09-30 17:15:09)
标签:

教学

分类: 四年级组

《母鸡》听课反思

邵原镇实验小学 高玉静 XY72

刚开始来培训,我很兴奋,因为我喜欢听名师讲课。听名师讲课不但可以领略名师风采,更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可以不断的激励自己向前,也不断的刷新我对于好课的认识。每次去培训,听完名师讲课和他们的报告,回到学校,我好像总是有使不完的劲,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沉淀自己,仿佛注入了新的血液。

这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听张老师的课总是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她仪表仪态大方、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出色的临场发挥表现突出。《母鸡》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动物单元的一课。从学生教材的勾画来看,他们已经学过了类似的课文,对于这样一篇名家之作并且是略读课文是比较考验教师的。

从张老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她的目标应该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老舍对于母鸡的情感变化;二是感受名家的语言特色,激发学生对于名家名作阅读的兴趣。针对这两点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受。

在老师讲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引起来了我的注意和兴趣。课文在后半部分主要讲了作者对母鸡不敢再讨厌了,而有一个学生针对后半部分母鸡的叫声站起来说:“从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看出来作者很讨厌母鸡。”这个孩子说完之后,我便楞住啦,因为如果是我,我真不知道如何往下讲,会出现冷场,甚至我会生搬硬套地往下讲,但是张老师去立马反映了过来,从容应对。张老师一边在黑板上写下母鸡的叫声,一边让同学们在文章中找还有哪些地方写了母鸡的叫声。然后找出两处母鸡的叫声,进行前后对比。同学们恍然大悟,第一处写母鸡的叫声,“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微微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起个小疙瘩来。”这一处真正写出来了对母鸡的讨厌,而第二处母鸡为什么会叫呢?因为它要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爱的伟大。对于伟大的母亲,作者怎么会心生厌恶呢?张老师自然而然地就引导大家,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样是写母鸡的叫声,但是作者的情感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名家名作的魅力。这是一处极大的意外,但是张老师却在这意料之外轻轻松松地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我想张老师也没有想到有同学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有这样的偏差,这属于意料之外,但是她为什么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呢?我想这与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她不是仅仅是看看教参书上是怎样讲的,不仅仅看看网上的视频是怎样讲的,她对于这篇课文有自己深刻的理解,甚至她对于老舍的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是我能达到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确确实实缺少自己的理解这个环节。在这一方面,我想我应当静下心来把四年级的每一篇文章自己先读一读,写一写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再参考教参看看专家的理解,然后再次反思自己的理解。我想这一步走扎实了,才会有以后的路。另一方面是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刚入职两年,课堂教学经验基本为零,在课下我经常请教老教师,但是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而已,如何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最重要。这一方面我还是有一些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

针对这一节课,针对同课异构,我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几乎对每一个环节,我都有反思,但是在这里我就先谈这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