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2019-02-15 16:06:00)
标签:

杂谈

玉澜堂

宜云馆

乐寿堂

分类: 京城游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
 

  

       颐和园宫庭区的内寝部分以乐寿堂为中心,包括玉澜堂、宜云馆等建筑群。

       乾隆时期,这里仅为帝后游园时休息饮宴的场所,属于苑林区的一部分,

     重修颐和园后,玉澜堂改为皇帝的寝宫,宜芸馆改为皇后的寝宫,乐寿堂改为慈禧的寝宫。
      内寝部分属居住建筑,故采用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的修建形式。
 
 
 
颐和园之玉澜堂(1)(待续)
P2 玉澜堂、宜芸馆建筑群平面图
 
 
    玉澜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在清漪园时是乾隆帝的书堂。光绪年间重修,被作为光绪皇帝的寝宫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囚居于此,2座穿堂配殿内横砌一道砖墙,封闭了东、西出口,清雅宜人的书堂从此变为凄苦的牢笼。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 玉澜堂正门

     玉澜堂正门采用了中国传统四合院住宅建筑中王府大门的形式(殿式门),面阔3间,坐北朝南,柱高3.47米。在颐和园里,所有院落中,唯有玉澜堂的大门是彰显皇家气象的王府大门,其他院落的大门全是垂花门。不仅如此,连玉澜堂后门也是三开间一启门的王府大门。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 门外的这两块石头,是慈禧令人从香山移到这里的。是为了发泄对光绪搞维新变法的仇视,示意顽石尚有母子之情,责骂光绪忘恩负义而不及顽石。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5 玉澜门门楣上悬匾“玉澜门”乃光绪皇帝手书。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6 进人玉澜门就是玉澜堂前院,玉澜堂正殿面阔3间,外带东、西耳房各2间。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7 玉澜堂正殿

          玉澜堂正殿始建于乾隆年间,在清漪园时是乾隆帝的书堂。光绪年间重修,被作为光绪皇帝的寝宫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8 提到玉澜堂,很多人会误以为,由于玉澜堂后院有玉兰树,所得名。其实,此“玉澜”不是“玉兰”。“玉澜”语出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昆明湖水正是来自玉泉山,所以“玉泉涌微澜”很贴切。玉澜堂又临水而居,随时可观湖水潋滟。以此得名“玉澜堂”。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9 东配殿“霞芬室”
     玉澜堂的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均为面阔5间的硬山顶穿堂殿。在清漪园时期,东厢房霞芬室是乾隆藏书的地方。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0 西配殿藕香榭

        此图为西配殿藕香榭的东门,其西门就是临水平台和游船码头了(见P25)。“藕香榭”为慈禧手书。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1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囚居于此,原来的正殿后门也堵上了。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2 二座穿堂配殿内横砌一道砖墙,封闭了东、西出口,清雅宜人的书堂从此变为凄苦的牢笼。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3 玉澜堂后面的庭院正中,是用北太湖石叠起的二座假山,院北边是宜芸门。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4 庭院里东侧太湖石,庭院外东面是德和园大戏楼。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5 院西侧临湖,建有夕佳楼,其名出自陶渊明《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句,意为观赏夕阳佳景之楼。夕佳楼坐西朝东,为2层硬山顶。图为夕佳楼东门,西门就是沿昆明湖了(见P26)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6 玉澜堂庭院北侧就是宜芸门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7 宜芸门为垂花门,进人宜芸门的院也是玉澜堂的后院。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8 宜芸馆正殿

    光绪颐和园时,宜芸馆作为光绪皇后的寝宫。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19 宜芸馆庭院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0 宜芸馆东配殿(道存斋)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1 宜芸馆西配殿(近西轩)
      近西轩东门,西门沿昆明湖(见P27)。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2 宜芸馆的后门

    宜芸馆的后门在宜芸馆后院正北面,是一座三开间一启门的“大回廊门”,它把北面一溜封闭式回廊分成了东西两段。东段回廊内,向东直通“大戏楼”;西段回廊可到“乐寿堂”。如此高等级的的“大回廊门”在颐和园中也绝无仅有的。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3 在宜芸馆后院,靠近西面回廊的地方有一株古松树,据说树龄已有500年。导游说它叫“凤尾松”。相传这棵古松,树皮斑驳形似龙鳞,盘龙绕树直至苍穹。慈禧很讨厌这棵树,欲将其砍掉。后有雷击此树,古松上部折断,剩余的枝干好像一只飞天的凤凰,形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景观,慈禧大悦,所以此树才能保留至今。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4 玉澜堂、宜芸馆、近西临昆明湖而居,随时可观碧波荡漾、涟漪潋滟的湖水。

     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宜芸馆西殿“近西轩”西侧门、玉澜堂院西侧“夕佳楼”、玉澜堂西殿“藕香榭”西侧门。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5 藕香榭西门,门前有临水平台和游船码头。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6 夕佳楼在平面上突出于院墙之外,立面上高出于平房之上,既便于远眺,又打破了沿湖建筑群体的平板单调感,突出了万寿山东部建筑群体轮廓线的起伏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7 近西轩西侧临湖

  

 
 

 P28 乐寿堂建筑群平面图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

        乐寿堂建筑群,其建筑宏伟,格局庞大。乐寿堂院落群南临昆明湖,北靠万寿山,是颐和园内,帝后生活区里最大的院落。乐寿堂院内有前后两进院落和东西跨院,大小房间共四十九间,全部由走廊连接。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29 水木自亲殿

     水木自亲殿是乐寿堂的宫门,大殿南面临昆明湖。水木自亲殿的两侧各有一条长长的白粉墙,墙上装饰着形状各异的什锦玻璃灯窗,透过各式窗框南望,是一幅幅别致的湖景画面。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0 门前一座青石造雕栏码头,是慈禧太后从水路出入颐和园上下船的地方。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1 木自亲殿”门前有两丈多高,顶部呈半圆形的灯架,叫做海神灯,上面可悬气灯,供慈禧晚间游湖照明之用。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2 “水木自亲” 为慈禧太后御笔。

     1908年8月,清政府开通了颐和园水木自亲至西苑(中南海)来薰风门东配殿的电话专线,专供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使用,使颐和园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及外交指挥中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皇家御用电话专线。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3 水木自亲殿白粉墙前的围廊。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4 从水木自亲宫门进入,就到达了乐寿堂前开阔的主庭院。首先看到院中置放着一块巨大的山石青芝岫,成为宫门内的照壁。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5 这块巨大的石头是“房山石”,长八米、宽两米、高四米。横卧在雕刻有海涛波浪花纹的石坐上。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6 乐寿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

              乐寿堂东跨院连接四通八达的“宜芸馆后院”;乐寿堂西跨院与融合山水之间的长廊相接。乐寿堂占据了颐和园内最好的一块宝地。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7 乐寿堂在光绪十二年重建之后,是慈禧太后的寝宫现在的乐寿堂是国内、外游客必到之处。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8 乐寿堂前铜鹤、铜鹿、铜瓶各一对。借“鹿”、“鹤”、“瓶”的谐音组成一句吉祥话。“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39 鹿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0 鹤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1 瓶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2 乐寿堂东配殿西门

        舒华布实 寓意富贵满堂象征荣华富贵。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3 乐寿堂西配殿东门,门楣上悬匾“仁以山悦”。按字面解释,就是仁厚的人以山为乐。

    由乐寿堂前院向西,穿过“仁以山悦”就到了乐寿堂西跨院。在西跨院内,西配殿西门正对着“邀月门”,出邀月门就是长廊,进入长廊就到了山水园林区。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4 乐寿堂正殿后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5 乐寿堂后院后罩殿,共九间

              后罩殿是慈禧存放珠宝的地方,现在为仓库。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6 永寿斋八角形正门

    永寿斋地处慈禧居住的乐寿堂东跨院北侧,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处,俗称“总管院”。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7 永寿斋是个两进院落,一进正门是前院,是五间前殿。前院东面是一个小门,可以去宜芸馆后院,或上山。

  

 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P48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有人说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于是不挂名的宰相。 

 

     谢谢大家浏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