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颐和园(8)宫廷内寝

标签:
杂谈玉澜堂宜云馆乐寿堂 |
分类: 京城游 |
P6 进人玉澜门就是玉澜堂前院,玉澜堂正殿面阔3间,外带东、西耳房各2间。
P7 玉澜堂正殿
P8 提到玉澜堂,很多人会误以为,由于玉澜堂后院有玉兰树,所得名。其实,此“玉澜”不是“玉兰”。“玉澜”语出晋代诗人陆机的诗句“芳兰振蕙叶,玉泉涌微澜。”。昆明湖水正是来自玉泉山,所以“玉泉涌微澜”很贴切。玉澜堂又临水而居,随时可观湖水潋滟。以此得名“玉澜堂”。
P11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囚居于此,原来的正殿后门也堵上了。
P12 二座穿堂配殿内横砌一道砖墙,封闭了东、西出口,清雅宜人的书堂从此变为凄苦的牢笼。
P13 玉澜堂后面的庭院正中,是用北太湖石叠起的二座假山,院北边是宜芸门。
P14 庭院里东侧太湖石,庭院外东面是德和园大戏楼。
P15 院西侧临湖,建有夕佳楼,其名出自陶渊明《饮酒》诗中“山气日夕佳”句,意为观赏夕阳佳景之楼。夕佳楼坐西朝东,为2层硬山顶。图为夕佳楼东门,西门就是沿昆明湖了(见P26)。
P16 玉澜堂庭院北侧就是宜芸门
P17 宜芸门为垂花门,进人宜芸门的院也是玉澜堂的后院。
P19 宜芸馆庭院
P22 宜芸馆的后门
P23
在宜芸馆后院,靠近西面回廊的地方有一株古松树,据说树龄已有500年。导游说它叫“凤尾松”。相传这棵古松,树皮斑驳形似龙鳞,盘龙绕树直至苍穹。慈禧很讨厌这棵树,欲将其砍掉。后有雷击此树,古松上部折断,剩余的枝干好像一只飞天的凤凰,形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景观,慈禧大悦,所以此树才能保留至今。
P25 藕香榭西门,门前有临水平台和游船码头。
P26 夕佳楼在平面上突出于院墙之外,立面上高出于平房之上,既便于远眺,又打破了沿湖建筑群体的平板单调感,突出了万寿山东部建筑群体轮廓线的起伏。
P30
门前一座青石造雕栏码头,是慈禧太后从水路出入颐和园上下船的地方。
P32
“水木自亲”
P33
P34 从水木自亲宫门进入,就到达了乐寿堂前开阔的主庭院。首先看到院中置放着一块巨大的山石青芝岫,成为宫门内的照壁。
P35 这块巨大的石头是“房山石”,长八米、宽两米、高四米。横卧在雕刻有海涛波浪花纹的石坐上。
P36 乐寿堂正殿,坐北朝南,面阔5间。
P37
乐寿堂在光绪十二年重建之后,是慈禧太后的寝宫。现在的乐寿堂是国内、外游客必到之处。
P38
乐寿堂前铜鹤、铜鹿、铜瓶各一对。借“鹿”、“鹤”、“瓶”的谐音组成一句吉祥话。“六合太平”,即天下太平之意。
P40 鹤
P42 乐寿堂东配殿西门
P43 乐寿堂西配殿东门,门楣上悬匾“仁以山悦”。按字面解释,就是仁厚的人以山为乐。
P44 乐寿堂正殿后檐
P45 乐寿堂后院后罩殿,共九间
P46 永寿斋八角形正门
P47 永寿斋是个两进院落,一进正门是前院,是五间前殿。前院东面是一个小门,可以去宜芸馆后院,或上山。
P48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有人说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于是不挂名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