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斯洛人类需求多层次理论

(2019-02-13 10:42:18)
标签:

分类: 文化
马斯洛人类需求多层次理论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2019-02--13:10:42:18)
 
 
马斯洛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一)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理论
   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人格》中,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层次理论:生理需求(身体对温暖、食物和性的需求)、安全需求(保护、秩序、稳定的需求)、社会需求(爱情、有益和归属感)、尊重的需求(被认可与获得肯定)、自我实现需求(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没想到,需求五层次论迅速被接纳和普及,却由此而带来个人主义的膨胀,自我实现变成了不健全的自我中心,引人误入歧途,自爱变成自私,自由变成不负责任,自我接纳变成自我放纵……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
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1)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做过估计,如下表
对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
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其他国家的情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需求满足是阶梯式的,是一个需要满足后再追求下一个需要。只是我并不觉得人的需求有着如此强烈的界限划分。难道除了追求基本需求之外人就不能逾越需求的界限去渴望新的超越吗?或者说,平凡的人除了对生活中简单层次需求的追求之外就丧失了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吗?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理想和追求,也会因之产生超越基本需求的动力。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员工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因此,管理者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二)   马斯洛人类需求六层次理论
    马斯洛晚年接触了东方文明认识到,需求理论中以‘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错了!“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激发出敬畏之情,找到生命的归属。”他进行了修改补充,在晚年出版的《Z理论》中,提出了人类需求的六层次说,增加了第六个需求维度——自我超越的需求(灵性成长与高峰体验)。
    马斯洛需求六层次论之一、二两个维度“生存与安全需求”,是人生的第一层楼——身体小我;需求六层次论之三、四、五三个维度,是人生的第二层楼——使命大我;需求六层次论之六自我超越需求,是人生的第三层楼——素直纯粹真我。人生三层楼,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全景图,也是生命智慧的三个始发站。遇到任何棘手的问题和挑战,只要你可以“升维思考,降维贯通”,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
    
    (三) 马斯洛人类需求七层次理论
    1954年,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出版了影响深远的巨著《动机与人格》(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书中提出了5层的需求层次论。在其1970年的新版中,马斯洛进一步完善,提出了需求7层次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
动机是促使个体发生行为的内在力量。动机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需要(need),另一个是刺激(stimulation)。所谓需要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缺乏是一种心理状态。所缺乏的可能是个体内在的维持生理平衡的物质要素(水,食物等),也可能是外界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因素(社会赞许,相爱等)。
 
马斯洛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故而称为需求层次论(need - hierarchy theory)。其1970 年新版书内,需求的7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指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求;
2.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指希求受到保护与免于遭受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指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等的需求;
4.自尊需求(self - esteem needs),指获取并维护个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
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对己对人对事物变化有所理解的需求;
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s),指对美好事物欣赏并希望周遭事物有秩序、有结构、顺自然、循真理等心理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self - actualization needs),指在精神上臻于真善美合一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个人所有需求或理想全部实现的需求。
各层需求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之别;只有低一层需求获得满足之后,高一层的需求才会产生。但仍然有可能出现意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它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些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宁愿死也不放弃他们。
七层需求分为两大类,较低的前四层称为基本需求(basic needs),较高的后三层称为成长需求(growth need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