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研学报告
(2018-05-22 17:34:32)
标签:
365 |
分类: 学生研学报告 |
研学报告: 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 |
|||
研学时间 |
2018.4.20到2018.5.25的课外时间 |
负责学生 |
李小婉 |
指导老师 |
赵 |
研学方法 |
实验法、文献法 |
参与学生在项目中的主要贡献 |
1、
2、
3、
4、 |
||
研学背景 |
2018年4月20日下午第二节的生物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变异”,知道了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花生到处都有卖的,大家回家观察、测量很方便。我是我们八(1)班的生物科代表,就与班长、学习委员商量,组织了这次全班学生参与的生物研学实践活动“探究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 |
||
研学目标 |
1、
2、
3、
4、
5、
|
||
研学方案 |
1、
2、
3、
4、
5、
6、 |
||
研学过程 |
第一阶段: 2018.4.20到2018.4.26
1、
2、
3、 第二阶段: 2018.4.27到2018.5.10 同学们在家探究“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并把观察过程拍成照片、视频,书写实验报告。 材料用具:大小花生果实(或种子)各一斤、直尺、三角板、圆规、记录表、坐标纸、铅笔、红黑两色彩笔等 方法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阶段: 2018.5.11到2018.5.18 1、科代表李小婉收交并整理同学们上交的照片、视频、实验报告。 2、学习委员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评比。 第四阶段: 2018.5.19到2018.5.25 科代表李小婉整理过程性资料,书写研学报告。 |
||
研学成果 |
1、全班有28名学生参与了研学实践活动“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其中13名学生(李倩、陈硕、寇思蕾、卢佳艺、王媛贞、刘佳悦、蔡颖欣、祝政融、郭小钰、张扬、韩奇辰、王于凡、李小婉)把研学过程拍成了照片、并书写了实验报告;11名学生(陈子逸、高堔博、何泽浩、孟辉、彭建华、田欣悦、王琪超、徐锦琦、张鑫、郑碧仪)只书写了实验报告;4名学生(梁仁紫杉、宁正祥、苏阳阳、白莹)把研学过程拍成了照片,但没有写实验报告。 2、从全班上交的照片、实验报告中评选出8名优秀“研究生”:李倩、陈硕、寇思蕾、卢佳艺、王媛贞、刘佳悦、蔡颖欣、祝政融。这8位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家里没有花生果实,就采用花生种子,“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书写的实验报告规范、完整,能反应实验的过程、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准确绘出曲线图,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拍摄的照片能呈现实验的关键步骤。 4、李小婉同学书写了研学报告《探究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 |
||
学生 的 收获 |
1、学生基本学会了随机取样、测量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方法。
3、
4、
5、
6、
7、
。 |
||
老师评价 |
生物研学实践活动《探究花生果实(或种子)大小的变异》值得肯定的方面有: 1、生物研学小组的同学在研学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个研学专题。 2、学生利用测量数据、照片记录研学过程,直观生动。 3、学生善于动脑,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等来测量花生果实或种子的长度。 4、学生学会了变通。本来的实验是“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现成的花生果实,就改为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 5、学生能利用表格记录测量的花生果实或种子的长度,运用测量的数据绘制花生果实或种子长度曲线图。 6、运用测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体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 7、24名学生书写了实验报告。 8、研学专题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研学材料家家都有,研学过程可以反复尝试,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切磋。 不足之处: 1、本次研学实践,要求有照片、有实验报告,但是有4名学生只有照片,有11名学生只有实验报告。这些学生对本次研学实践不够认真。 2、没有把实验过程的每个步骤完整地拍成照片。 3、测量花生种子长度时,蔡颖欣、梁仁紫杉、祝政融、韩奇辰等学生没有把圆规的一端对准零刻度。 4、只有两个学生计算了大花生果实(或种子)、小花生果实(或种子)长度的平均值,其他学生没有计算平均值。 5、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徐锦琦——假设用疑问句。 陈子逸——结论和假设没有对应;把花生种子长度区间统计表画成折线图 高堔博——问题、假设、结论不一致;没有充分分析实验数据。 孟辉、田欣悦、郑必仪、郭小钰、张扬、王于凡等同学实验报告中一会是“果实”、一会是“种子”,混乱、不明确。 李小婉——实验数据不支持结论。 张扬——测量记录表中没有标注长度单位。 韩奇辰——提出的问题不明确“不同品种花生种子颗粒是否一样大吗?” 改进措施: 1、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素养的培训。要求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多动脑子思考,要想尽办法,一丝不苟,达到研学的最佳效果。不能应付、凑合,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研学品质。 2、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如随机取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折线图和柱形图的画法、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以及探究实验中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正确完整地书写实验报告等等。 |
||
文献摘要 |
落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花生”或“长生果”。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又,自20世界50年代以来,中国2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种子,提供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已存在花生的实物资料。因此,花生的起源问题,还需进步一探索.关于花生的原产地,文献记载有原产巴西、原产中国、原产埃及等三种说法。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茎和分枝均有棱,被黄色长柔毛,后变无毛。 叶通常具小叶2对;托叶长2-4厘米,具纵脉纹,被毛;叶柄基部抱茎,长5-10厘米,被毛;小叶纸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2-4厘米,宽0.5-2厘米,先端钝圆形,有时微凹,具小刺尖头,基部近圆形,全缘,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侧脉每边约10条;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小叶柄长2-5毫米,被黄棕色长毛。 花长约8毫米;苞片2,披针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具纵脉纹,被柔毛;萼管细,长4-6厘米;花冠黄色或金黄色,旗瓣直径1.7厘米,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翼瓣长圆形或斜卵形,细长;龙骨瓣长卵圆形,内弯,先端渐狭成喙状,较翼瓣短;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柱头顶生,小,疏被柔毛。 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种子横径0.5-1厘米。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花果期6-8月。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以北方的河北、河南,苏、皖两省北部等地区较多,山东半岛、鲁中南丘陵、冀东滦河下游、豫东黄泛区以及苏皖两省淮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花生的重点产区。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有据可查的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妥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 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关加以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