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风格
(2019-01-04 10:22:53)
标签:
我的教学风格 |
我的教学风格
古田县第一小学
既然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就存在着风格。百度说,所谓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看过教学风格的定义,细细思索从教十九年的教学经历,我的从教之路经历了最初所追求的繁华似锦,喧嚣绚烂,从活动多于思考,形式大于内容,感性超越理性,华丽胜过朴实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以朴素的学习材料,深刻的生活内涵,简约的过程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展示了数学课堂的理性回归。繁华落尽归于平淡,洗尽铅华方显本色。“天然去雕饰”的课堂就是我所追求的更高境界。
一、从关注自我到关注学生的转变。
1998年,从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上课,备课是我每天的任务。最初备课时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把一道题从头到尾讲明白,到一堂课,每个环节一个不落地,把课前精心准备的所有提问和总结都说完,有点儿像给自己设定的程序一样,按部就班地完成一系列指令就OK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曾有一段时间特别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留于形式的东西多了,关注课堂实效的东西自然少了。后来慢慢静下心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虽然也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的考量,但更多地开始关注学生了。从此以后,教师大段大段的讲解越来越少了。我喜欢在交流中多听听孩子们怎么说,静下心来听孩子们的声音,这样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直击问题要害,孩子们感觉到了自身的需要才会集中精力去听教师或同学的讲解。刚开始孩子们还怯生生地不好意思或者不敢说,后来慢慢习惯了这样方式,他们敢说了,乐说了,我也就更能了解孩子们对于知识点儿的困惑在哪里了,我感到越来越轻松,孩子们也都参与进来了,课堂也慢慢地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课堂。
二、从欣赏对的到珍视错误的转变。
原来我上课的时候,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只求一路顺,从导入到结语,一路顺风,越顺心里越有底,但现在想来,那时的这种想法是自己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的表现。真正的课堂并不是这样的。对于新知,学生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之前可能就所了解,大部分已经掌握,也有的可能只是一知半解,还有的学生可能了解的更少。如果想要一路顺,那只是师与尖子生之间的课堂,这样做就无法关注到全体同学。因此,真正的课堂,教师既要尊重生间差异,又要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兴趣,给会的同学展示的机会,给有点儿了解的孩子提升的机会,零起点的,给他们参与的机会,让他们最终也能学会。
有些问题,需要出错。有些知识就是在不断出错,改错,再出错再改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一下子就对的学生不是没有,可是那样的少之又少,我相信大部分学生还是需要在不断地交流中找到问题所在,最后通过思考整理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我的课堂,我立求让学生们感知,出错不是差生的专职,不要嘲笑出错的同学,谁都有可能出错,出错了不要紧,不要小看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错误就是学生原来的认知起点,老师要如何利用错误同学的思维因势利导,以便唤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在交流讨论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修正自己的错误。教师能让学生在原有的起点之上提高多少,这才是学生新的收获。
每每看到大家的课堂教学,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那样潇洒自然时,总是羡慕甚至崇拜,可以说他们就是我的偶像。
“上山若水,水善利万物于无形。”这些年来越来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真谛。真正的教育是无痕的。我在我的课堂上孜孜不倦,以朴实的心态,为孩子们创建一个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交流的平台,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但愿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能像教学名家那样挥洒自如,让师生间的教与学如聊天谈心般亲切自然,如涓涓细流般灌溉学生的心田。做一名好老师,不忘初心,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