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门山游记之二:广善寺的传说与揣测

(2016-12-21 13:48:12)
标签:

旅游

石门山游记之二

 

2、广善寺的传说与揣测

文/袁晖

 

在北京怀柔石门山风景区,往山里面走,深山之中有一座广善寺,寺院不大,一座小院,三间房子,三间房子分别供奉着三尊菩萨,正中房子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两侧厢房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院子和房屋都是新修的,寺院前面的小桥也是新修的,但在寺院外的一侧,还留有旧时的山路,由此可见,这个广善寺很有些来历、也很有些年头。

 

 http://s9/mw690/0065xGSezy77mo1l80088&690


广善寺外景。

 

在景区资料介绍中,说这个寺院原名清凉寺,后来之所以改名,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相传明朝初年,有山西平阳的亢姓人家,组织车队向边关运送物资,车队由亢家二少爷亢梁率领,行至石门山下的村庄时,恰遇村里栗员外的女儿栗琅被毒蛇咬伤,亢梁拿出祖传解毒妙药,救了栗琅一命,也是命中有缘,男才女貌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结下姻缘,约定明年春天前来提亲迎亲。栗员外家财万贯,但美中不足,膝下无儿,其夫人早逝,只留下两个如花似玉的双胞胎女儿——栗琅、栗嬛。到了明年春天,亢梁兴冲冲来到怀柔,却听人们传说栗员外的女儿已然出嫁,亢梁悲愤之极,将定亲的一对翡翠玉镯扔入山谷,化作翡翠谷,自己也郁郁而终。却说栗员外出嫁的女儿是栗嬛,而苦苦等待的是栗琅。得知亢梁离世的消息,栗琅心碎肠断、痛不欲生,不久也抑郁成疾、香消玉殒,一缕香魂追随亢梁而去。

栗员外知道实情后,悲痛不已,把亢梁与栗琅合葬在一处,然后拿出钱财重修清凉寺,寺院修好后削发为僧,在寺院中修行并广做善事,皇帝得知后,赐名“广善寺”。

 http://s8/mw690/0065xGSezy77mo6Up7hc7&690


 广善寺中佛祖释迦牟尼站像。

 

http://s6/mw690/0065xGSezy77modIZj705&690

广善寺中观音菩萨站像。

 

在以前,未婚女孩子因相思而死,被称作“女儿症”,据说在山区比较多见。为什么呢?因为山区地广人稀,过去又交通不便,轻易难遇见外乡人。女孩子到了怀春的年龄,遇到自己喜爱的男子,容易思恋成疾,以致身亡。

在1974年,我们部队到河北山区施工时,就曾经遇到过。

这个女孩子长得什么模样,是胖是瘦,是高是矮,是俊俏还是丑陋,一概不知,似乎就没有见过她。等知道她的名字和事情时,她已经躺在棺材里了。据讲,这个女孩子在镇上的高中读书,喜欢上班里的一位男生,因恋生病,病了三天三夜,粒米未进,人就死了。

女孩子的死,与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但她死后却与我们有关。她的棺材放置在村子前的空场上,空场上停着七八辆部队的汽车,晚上需要轮班站岗,更加不幸的是,当晚轮到我们班站岗。

晚上天黑后,我带着一名新兵去站岗。把新兵送到空场,按规定我可以回去,但新兵不让我走,因为他害怕。

说起来的确很可怕。山区多的是石头,少的是空地,这个空场用于晾晒粮食,本来就不大,停放七八辆汽车后更加狭窄,在所剩无几的狭窄空间,此刻放置一个棺材,你想不理不睬都很难。而且这个小山村没有通电,还使用煤油灯,天黑吹灯睡觉,整个山村以及峡谷变得万籁俱寂、漆黑一片,加上山风刮起“呼啦、呼啦”响个不停,没有棺材就挺怕人,何况现在放了个“一头大一头小,装了死人跑不了”的木盒子。

我陪着新兵坐在空场边,距离棺材不远。新兵问:“班长,你说这个女孩会不会……”我制止住他往下说,让他别问别说、别看别想,就等时间到了回去睡觉。就这样默默地等着,直到时间到了。到了时间,本应该由我回去叫人接班,但新兵害怕,于是让他回去,他答应一声,起身跑走,跑得比兔子还快!

剩下我孤零零一个人,掏出根烟点燃,借着一明一暗的火光为自己壮胆,此时最怕的就是“咣当”一声响,棺材盖打开……

接班的是名江苏藉老兵,此人力气大、胆量大,不用我陪。他说来时匆忙忘记带烟了,我把半盒烟和火柴给了他,告辞回去。这一晚,躺下起来,起来躺下,不得安宁,——都是让那口棺材闹的。

第二天棺材抬走了,在山上挖了个坑埋了。这样再站岗放哨,不用再闹腾。

那个江苏藉老兵,天亮后吹牛,说自己躺在棺材上睡了一觉。我心中暗笑,没有拆穿他的谎话,他站了一个小时的岗,抽了八支烟,嗓子红肿声音嘶哑,如果真是躺在棺材上,那才见鬼了呢!

“醉卧沙场君莫笑。”如果有人笑话我们怂包、软蛋、胆小鬼,那么不妨可以试一试,在漆黑一片的荒郊野地,也守着棺材站上一个小时,困了,就躺在棺材上,冷了,就钻进棺材里,倘若不害怕不哆嗦,那才真叫人佩服。只是现在棺材已经不多见了。

话题扯远了,再回到广善寺。

佛教传入我国,大致为东汉时期。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广求佛像和佛家经典,迎请佛教高僧。相传,佛家经典由一匹白马驮回,据此在洛阳修建了白马寺,为我国首座佛教寺院,并且在白马寺完成最早佛家经典——《四十二章经》的翻译。

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佛教在我国进入兴盛发展阶段,虽然其间也遭遇几次“灭佛”,但出家与在家的佛教徒还是越来越多,寺院也是遍地开花。这座广善寺的前身——清凉寺,是否建于南北朝时期,没有看见相关资料,不敢断言。可这么小的一座寺院,只有在佛教蓬蓬勃勃发展的高峰期,才有可能建造出来。

佛家的寺院与道家的道观,不同于祭祀民间俗神的庙宇。祭祀民间俗神的庙宇,如龙王庙、火神庙、财神庙等,建好之后,定期打扫,按时供奉,届时祭祀即可,无须用人值守。寺院和道观则不同,需要出家的僧人与道士值守,这样,寺院小、道观小,出家的僧人与道士就十分受罪。试想,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深山古寺,寥寥数人,吃穿用度都极为艰难,能够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着实不易。由此,在进入寺院给菩萨磕头时,也给坚守的僧人(不论现在还是过去)一份感激。

根据传说,亢梁与栗琅死后,化作两棵栗树,这两棵栗树就位于石门山景区的入口处,咫尺相望,相伴相守,不再分离。在两棵栗树上,系满了许愿的红绸带。有情男女,不论未婚已婚,系上一根,可以求得保佑与心安。

 

 http://s14/mw690/0065xGSezy77moTkJ6l0d&690


位于石门山风景区门口处的两颗栗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