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宁古城游记之二:永宁的豆腐与火勺

(2016-11-26 06:27:22)
标签:

旅游

永宁的豆腐与火勺

文/袁晖

 

来永宁古城之前,从资料介绍中得知,古城的豆腐十分有名,说是:从南京到北京,要吃豆腐到永宁。还说,永宁的豆腐曾经作为贡品进奉皇宫。

我们开车到达永宁,在镇子外面停下车,然后往回走了走,从永宁古城的北街进城。当然,城墙城门已经没有,只是想象中进入了北门,原来北城门的名字叫“威远”。进入北门,就是北街。

在永宁古城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中,北街得到政府的重建,街道宽敞,街道两旁是仿古建筑,开辟为各种饭馆商铺。沿着街道往前走,最为著名的永宁豆腐一直没有出现,等走到街道一半的时候,有小贩推着小车在街边贩卖豆腐。豆腐白白的,十分鲜嫩,可惜很难带回家,此外还有豆腐干、豆腐条。

据介绍,永宁豆腐在清朝成为宫廷贡品,曾经有过家家户户做豆腐的历史。永宁三面环山,山泉水从三面汇聚地下,这样的泉水非常适合豆腐加工,而且当地加工豆腐是用酸浆点豆腐,酸浆点出的豆腐更加细嫩柔滑。

我们买了半斤豆腐条,这种豆腐条很长,只是与我们常见的豆腐干形状不同,其余都一样。豆腐条颜色发黑发暗,尝了尝,很咸,也很硬,没有北京城里的白玉豆腐干、稻香春豆腐干好吃。由此,很令人失望。由豆腐干联想到豆腐,不禁对永宁豆腐的美好传闻也打了折扣。

再往前走,街边出现“火勺”的招牌,十分惊奇。连忙走过去看,原来还是火烧,只是换了个名称。

火烧是北方各地区的传统面食,各地区的特色火烧多得数不清。永宁火勺也是当地人最大众化的家常面食。永宁人之所以管火烧叫火勺,主要是重音偏后的方言缘故。经营火勺一般是两口子,一个在案板上用揪下的面剂子蘸油和蘸椒盐,平涂在另一个剂子上,擀平,上铛。另一个在面铛上翻个,兼售卖数钱。

路边这家火勺店就是两口子经营,女儿在旁边做帮手。

按照店主的说法,这种“火勺”延续传统,和好面,擀制成圆饼,在饼铛中烤熟。烤熟后的“火勺”,外焦里嫩,外皮金黄,适合夹上熟肉,咬一口香到家。以后,我们在永宁最为有名的“百年正宗贾家店”,吃了这个类似肉夹馍的“火勺”,吃的时候正巧肚子饿了,故此还算好吃。

这两年,闲暇时常看有关古代知识的书籍,看得多了,有一些心得体会,其中对物有所源、皆有来历,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风俗习俗传承有自,如果寻根求源,都能找出最初的源头。例如,在古代,凡是内地县州府的官府驻地,通常都建有孔庙,因为科举取士,需要祭祀孔子倡导儒教。在古代,凡是有军营长期驻扎的地方,通常都建有关帝庙,祭祀忠义千秋的关羽。军队打仗,最忌讳叛变,最讲究忠诚,于是建庙祭祀关羽,目的自然要求军兵忠诚。

我们再以永宁古城的豆腐来讲。

豆腐最早出现于安徽淮南,以后逐渐扩散,慢慢越过淮河、黄河进入北方,但是在明朝时期,北方种豆子并不普及,做豆腐也不普及。为什么呢?当时粮食产量低,人们从事体力劳动又吃得多,种豆子不如种粮食。能够大量种豆子并且磨制成豆浆,制做成豆腐,必须要有一批能够消费豆腐的人。在永宁满足了这个条件,有一大批吃军粮的军兵,他们能够消费得起豆腐,由此带来了豆腐的繁荣与豆腐制作的传统。

有人会说,围绕着北京城,驻扎军兵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单单永宁的豆腐有名呢?如果从物有所源的角度讲,平原地区运送物资方便,可以排除。类似居庸关等险关要地,无处种豆子,自然没有豆腐,也可以排除在外。剩下的地方其实也不多了。永宁古城这个地方,距离北京城二百多里路,大半是山路,陆路运输耗费大,只能就地取食。再想想,在漫长的冬季里,吃的有窝头,下菜的能有什么呢?除了白菜土豆和咸菜,最好的并且吃得起的,那就是豆腐了。炖豆腐、烧豆腐、焖豆腐、熬豆腐等等,保证了军兵的一日三餐,又不超过供给指标,两全其美。

由永宁的豆腐,再联想到永宁的“火勺”,应该说,都与当年的军兵驻防密切相关。

没有了驻防军兵,豆腐与“火勺”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这也是永宁作为古城付出后的所得吧。

http://s9/mw690/0065xGSezy76I1pk2QE98&690
永宁古城玉皇阁前面的火勺店。火勺既可以作为早点,也可以作为午餐,全凭你的需要而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