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的引领与内心的真实渴望-对《在悬崖上》人物形象分析

(2016-06-12 16:22:37)

《在悬崖上》是邓友梅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56年9月号《文学月刊》(《鸭绿江》前身)上。小说通过讲述一个技术员的爱情婚姻波折,相当集中地刻画了20世纪50年代青年的爱情婚姻观和那个年代的情感波动

小说中的技术员“我”,身边的两个女人,“我的妻”和加丽亚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与立场,我的妻于我,是理性的引领,而加丽亚则是我深藏于内心的真实渴望。

理性的引领-我的妻

妻是工地上的团支书,是青年的领导人,“不仅在思想上督促我进步,生活细节她也处处操心”,她说“你瞧,你总是不在政治上注意别人,对我还这样呢,对同志们又该怎样?”“为了纠正我不爱读政治书的毛病,便把俄文移到早上去念,晚上叫我念政治书给她听”。在妻的正确引领下,我改掉了一向追求表面华丽的设计作风,竭力从实用和大方抢着手。生活作风上,也逐渐改变自己言过其实,锋芒毕露的毛病。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团的积极分子,妻给予我的,似乎全是正确的引领。即使是后来察觉到我的冷淡,变心,妻也只会耐心的规劝,最不济,也就是委屈的埋怨式的哭泣,甚至于最后我提出了离婚,妻还给我写了封长长的规劝信,还愿意给我最后的机会。而我也因此悬崖勒马,重建了与妻的感情。如此看来,邓友梅笔下的妻这一形象似乎太过于理性,脱离了人的真实存在。即便是作为团支书,青年领导人,妻的角色设定是一个“妻子”,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女人,面对丈夫的出轨,能够做到不大吵大闹,而是从头到尾的好言规劝,甚至于连一点“出格”的举动都没有,那就理性的脱离了人的真实存在了。作者邓友梅在妻的这一形象塑造上,带有太强的政治色彩了。

内心的真实渴望-加丽亚

德国姑娘加丽亚,有相貌,有风度,有趣味,有着梦幻般的想象力,她随心所欲,过着诗意般的生活,她约我散步,送我哥萨式羊皮帽,给我塑像,留纸条,让我觉得她在不停暗示我。然而在我掏出心给她看时,她却说只把我当哥哥……原来,加丽亚对我的一切暗示,不过是出于对哥哥的友好,而我才是一厢情愿。我实则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趣味的人,加丽亚身上的爽朗、热情、风度,都是我内心真正所喜爱,所渴望的东西,只不过在以前的生活中,在正确的理性的引领下,我内心的小资产阶级情趣都处于被压制,被驯化的状态,而当遇到加丽亚,这一具体的物象化的存在时,我内心的渴望就被全面激发了出来。

我最后是因为加丽亚的拒绝,又恰逢妻的宽容才有了退路,重回妻的身边。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内心深处,实则更偏向于加丽亚,也就是说,我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在所有情感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不过是因为作者邓友梅的结局设置,切断了我小资产阶级情调继续发展的可能,才将我拉回了正确的道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