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2015-04-13 09:30:07)
标签:
师生关系学生教师师生教学 |
分类: 管理论坛 |
读 |
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读《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一书心得
怀宁县马庙镇中心学校
师生关系是反映教师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和睦相处、有效地进行沟通,有助于减少和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助于营造让学生感到愉快、快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持久性发展创造条件。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地位的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关系是否良好。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培育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本节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意义及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求老师的角色由“主宰者”要变成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去学习。教师要把自己当听众,当成一个讨论者、合作者。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很难一下子从自己的头脑中去掉,所以使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教学中的地位上达到真正的平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从分析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端入手来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明确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内涵以及怎样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建立真正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分析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弊端,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几千年来,受封建文化中“师道尊严”等思想的影响,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且有它的顽固性,其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
(一)“一压”指压学生
在教学上,用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学生睡眠锐减,为分奔命,心理压力巨大;在管理上,我说你听,我管你服,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即使脱离实际、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也要学生一一照做,稍有意见或不从,便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二包”指教师包讲、包办
在教学上,教师一言谈、满堂灌,一节课讲得“风雨不透“,丝毫不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然后是烙饼式地练,一个生字让学生十遍八遍地写,一篇文章让学生无数次地读,其结果是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练得苦不堪言,还收效甚微。在管理上,教师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三放弃”指教师放弃问题学生
教师对分数低、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教师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是积极帮助查找原因,采取开“小灶”、结对子等措施弥补不足,而是认为其已无药可治,放任自流;对“不听话”的学生不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其在心理上、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而是采取惩罚、侮辱等手段打击学生,挫伤学生改正错误、求实上进的积极性;对不顺眼的学生不能积极帮助其改正缺点,激发其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和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而是不断排挤、讽刺、挖苦,其结果是学生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在班级中的位置,于是心烦、厌学、辍学。
在这种主从型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散失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侵犯。其结果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尖锐,酿成教育的悲剧:学生年级越高,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因此教师应从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入手,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从“社会化”角度明确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们普遍认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校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获得知识技能,还在学习这些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着自身的社会化。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核心和基础的活动,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人际关系,两者对学生的社会化必然发生深刻的影响作用。一个学生如果在整个受教育阶段从来没有在师生关系中体验过教师的平等对待,从来没有通过教学活动经历过民主的过程,或者始终处于尊严被漠视、权利被剥夺的处境,那么,他的思维和行为将只能在服从或反抗的两级间游走,绝无机会学会以民主平等的方式为人处事。而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中,显然作为成人的教师占据着主动和决定性的地位,也就是说,尽管双方平等是追求的目标,而平等能否实现确需要教师一方的努力。学校中师生关系是更倾向于民主与平等,还是严格维系师道尊严,主要取决于教师而不是学生。
三、平等的师生关系内涵
在中小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内涵主要是指双方在人格和教学中地位上平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即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与学生在人格上形成平等的地位而且还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尊重每一个同学的感受、思想和意愿,努力用开放、探索的态度来组织教学活动,力求逐步形成师生、生生间平等的互动。
四、如何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位置
教师要做学生的伴游,而不仅仅是导游。所谓“伴游”,就是要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在学习当中与学生同甘共苦;所谓“导游”,就是要知道学生学习,为学生排疑解难。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核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教师要服务于学生,必须学会“蹲下身子跟学生说话”,给学生当“伴游”。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一个真诚地热爱学生的教师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而且学生还会把教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去。
英国有个科学家叫没克劳德,小时候曾经偷偷杀死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校长对他的惩罚是: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心的惩罚,使没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由此可见,有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学生犯错误,往往不是品质问题,而是出于好奇或者其它心理原因。学生出了问题,教师要做认真分析,正确引导,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痛下杀手。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依依不舍地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以后,过了几年、几十年,仍然记得你这位老师的,就是当年的“问题”学生。因此你在他身上花的心血最多,这是你应得的回报。我们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对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热情伸出双手。
(三)改变评价的方式,提倡激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当,否定的评价过多,这是造成师生感情障碍的主要原因。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因此通过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和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同学则引导他们从逐步延长自己犯错误周期或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中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四)教师要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
在我们周围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一些年轻教师、尤其是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的身边常常聚拢着一群学生。学生有什么高兴、苦恼的事,也愿意向他们诉说。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们还没有多少教师的架子,学生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胸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朋友,走进学生的感情世界,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五)把握沟通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最佳时机与学生交流,沟通会使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与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当学生最需要爱护、理解、鼓励、安慰和引导的时候,也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一般地说,当学生学习成绩有大的起伏,学生日常行为有显著地变化,学生身体有病,学生父母外出,学生家庭有较大的事件发生,如建房、乔迁、亲人病故、父母离异等,都是与学生沟通的最佳时机。
(六)积极地倾听
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师生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达成和保持课堂中积极互动的效果,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师生沟通又是课堂管理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彼此信任、尊重、接纳和理解,就会使学生对一些教育活动产生兴趣也易于接受。
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舒心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和教师在一起时的轻松和愉快,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