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写给家人的经典诗词

(2024-10-25 07:00:48)
分类: 茶余饭后

1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诗人一开口,便道出全世界伟大母亲的心声:对于爱孩子的母亲来说,牵挂孩子的心犹如一望无际的大海,一刻也不会停止。

许久未归的孩子,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母亲,心中的激动不言而喻。那一刻,从母亲的笑容里,他再一次感受到了熟悉的母爱。

在那些见不到他的日子里,母亲为他缝好了衣服,靠着孩子寄回来的书信缓解忧思。

如今见到他回家,比上次离家瘦了许多,实在心疼不已,忍不住问他,在外面吃的好不好,过得累不累。

尾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道出多少人心中面对母亲问候时的无奈与煎熬!

他心中明明有万千苦楚想要说与母亲听,却在见到母亲发上的银丝时,止住了倾诉欲。

读此诗时,脑海里不由得回忆起每次回家时的场景。

回家时,母亲总是在门口迎接;离家时,她总是让我多带一些家里的东西……

母亲的爱意尽在不言中。

2

《忆父二首·其一》

·宋凌云

吴树燕云断尺书,迢迢两地恨何如?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父爱大多深沉,藏于冰山之下。待到发觉的那一刻,不知不觉触人心弦,诗人便是如此。

长大后的他,终于在与父亲两地分隔的那一刻,开始想念家的温暖。

他想要立刻回到父亲身边,奈何家远在千里之外,自己又不能置当下的一切不顾。

于是,他只好将思念寄托于梦境之中。梦中的自己,数不清多少次跨越千山万水,直达长安,只为与远方的父亲相见,知道他最近过得怎么样。

3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作此诗时,王安石即将出使辽国,与妹妹临别之际,有感而发,故作此诗。

首句之中,诗人便道出兄妹二人的深厚感情:

多年以来,他为仕途四处奔走,妹妹也随丈夫远到他乡做官,兄妹之间聚少离多。此时分离,不知何日再相见,心中自是十分忧伤。

重逢本是开心的日子,不应过多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想到这里,他们又开始如年少时那样,聊起了日常,说起了这些年的故事。

最后的最后,诗人还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到忧愁之中:

毕竟,前路漫漫,险阻不断,下一次相见不知是何年何月,想寄书信也没有途径,唯有将思念之情寄托于南飞的大雁!

4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苏轼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作此诗时,诗人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迫下狱。生死未卜之时,他最挂念的还是他的好弟弟苏辙。

他本看淡了生死之事,不惧风风雨雨,但一想到待他故去之后,只留下弟弟孤身一人在寒灯秋雨之夜因思念哥哥黯然神伤,心中便十分痛苦。

他告诉弟弟,若是有来生,还是想和他做兄弟,一起去看今生未来得及去看的风景。

情感之真挚,一如那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瞬间令人共情。

5

《大姊索诗》

·袁枚

六旬谁把小名呼?阿姊还能认故吾。

见面恍疑慈母在,徐行全赖外孙扶。

当前共坐人如梦,此后重逢事恐无。

留住白头谈旧话,千金一刻对西湖。

袁枚的这首诗,一开口就充满了真实感:除了家人,谁会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还叫自己的小名呢!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转眼自己已到了需要外孙搀扶的年纪,姐姐也越来越像母亲,面容慈祥。

多么欣慰,自己还能像从前那样坐在姐姐的身边,聊着过去的时光。

尾句的“千金一刻”四个字,更凸显出亲情的可贵与难得。

时间永恒而生命有限,有生之年自然是要好好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6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这首词是苏辙与哥哥苏轼分别七年之久,再次相聚时所作,虽然这首词远不如苏轼的几首中秋之作有名,但暗含于字里行间的兄弟情深,同样令人动容。

对于哥哥苏轼,苏辙的心中只有钦佩与关爱,虽然自己的满身才华,时常被掩盖在哥哥苏轼的耀眼光辉之下,但他从不嫉妒,也从不难过。

他告诉哥哥:在与他分离的七年里,他日日思念着兄长,脑海里时常回忆起他们兄弟二人在彭城山下一起泛舟而游,共赏美景的画面。

尤其是每逢中秋佳节,总是想象着和哥哥一同欢度佳节的热闹场景。

然而,欢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不久之后他们又将面临着分别。诗人忍不住向着明月发问:下一次相聚,会是在什么时候呢?

7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这首《夜雨寄北》没有一个字提到爱与思念,更没有诗人最擅长的用典技巧,却将夫妻之爱深藏在这涨满秋池的夜雨之中。

家中的妻子日日盼望着他的归来,诉说路途上的辛苦;远在他乡的丈夫,也夜夜期待着回去与她秉烛夜谈,诉说一路上的风景。

后来听闻,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的妻子王氏已经去世,而远方的他还在日夜期盼着与她相聚。

令人难过的是,这封信,到底还是未能送到她的手中。

8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闺阁之思是古诗词中最经典的题材之一,经典作品亦不在少数,如王昌龄的“忽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本诗亦是如此。

丈夫驻守在边疆,妻子在家中照看,一年又一年。

当西北的风吹到东南,守在家中的妻子瞬间想起远方的丈夫,开始担忧他的安危与身体,心中想着:

天冷了,丈夫是否已经穿上了缝制的衣裳呢!

路途漫漫,但愿这封纸短情长,饱含思君之泪的书信,能够顺利送到夫君的面前,让他知晓自己的思念呢!

9

《与小女》

·韦庄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这是诗人写给小女儿的一首诗,记录了她小时候的日常生活,满满都是深深的父爱。

诗人眼中的女儿是十分可爱的,刚听懂大人的话就有模有样学着讲话,会因为衣服上少了一些东西就哭哭啼啼,哄了一整夜还是哭个不停,这情景实在让作为父亲的诗人哭笑不得。

读此诗时,脑海里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往事。

小时候,常常抱着父亲的大腿,拉着父亲的衣裳,听着父亲说的那些故事。为了一点小事,一言不合就坐在地上撒泼打滚……

10

《洗儿诗》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的这首诗,是为小儿子干儿所作,距今已有900多年了。

人们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苏轼便是如此,这一路走来,他深深明白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自己做过的路,实在太苦太累太折磨人,他实在不想孩子再去体验一遍了。

故而,他希望孩子懂得藏锋隐智,做一个难得糊涂的平凡之人;希望他无病无灾,平平安安,仕途之路少一些坎坷。

由此可见,苏轼的心中,还是希望孩子能够成才的。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便是为人父母者的最大心愿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