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笔下秋天里最美的枫叶

(2024-09-29 13:15:00)
分类: 茶余饭后

枫叶,乃秋之雅士,其形若掌,其色如火,尽显岁月沧桑,承载着季节更迭的韵律,寄托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幽思与哲想。漫步于枫叶编织的诗意世界,感受到的是古典之美,聆听到的是岁月之歌。

1

枫叶满山红

吴承恩〔明代〕

枫叶满山红,黄花耐晚风。

老蝉吟渐懒,愁蟋思无穷。

荷破青绔扇,橙香金弹丛。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排空。

满山的枫叶如同火焰般红艳,菊花则能够经受住秋日晚风的吹拂,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满山的枫叶如火如荼,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热烈与奔放,也寓含了生命的旺盛与激情。这种大面积的色彩铺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2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

贾至〔唐代〕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过风霜火红似火,小岛边上的菊花也已经逐渐变得枯黄。“枫叶初带霜”中的“红”与“霜”的银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枫叶在秋霜下的艳丽,又透露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气质。而“菊花亦已黄”则以温暖的黄色与前者相呼应,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温馨与活力。这两种色彩的巧妙搭配,使得整个画面既和谐又富有层次感。

3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其二

王士祯〔清代〕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枫叶纷纷凋零,显得一片萧条,水边的驿站空旷无人,我身处异地,与亲人相隔千里,内心的惆怅与思念难以言表,更无人能与我共鸣。诗句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萧条”、“空”、“怅难同”等词汇的巧妙运用,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意境。同时,诗句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整句诗更加生动感人。

4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一座山接着一座山,重重叠叠,远山之外,天空高远,烟雾缭绕的水面透着寒意。在这深秋时节,我思念着远方的你,如同那经霜的枫叶一般,红得如此鲜艳,红得如此深沉。那重重叠叠的山峦、高远的天际、朦胧的烟水以及经霜的枫叶,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日相思图。这幅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更让人体会到了诗人内心那份深沉而真挚的相思之情。

5

江陵愁望寄子安

鱼玄机〔唐代〕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深秋枫树千枝万枝,江桥掩映枫林之中。日已垂暮,仍不见等候之人乘船归来。“枫叶千枝复万枝”一句,通过“千枝复万枝”的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枫叶的繁茂与壮观。这不仅展现了秋天枫叶的美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6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唐代〕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7

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欧阳修〔宋代〕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把人送走后,独自站在岸边,目送着白帆远去后,才发现这里剩下的,只有白居易诗中“枫叶荻花秋瑟瑟”的萧疏。此景最能令人想起“前欢”,那是多么令人魂飞魄散的极致享受,与眼前的孤独索寞形成的对比,就如同冰冷的人间和美梦中的情景一样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更加大了心理上的落差,正是这种落差,令人感到了他的情意是何等真挚。

8

野步

赵翼〔清代〕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秋风最爱多管闲事了,它一来,不但把枫叶变红,还把人的头发变白了。秋风似一个守约的君子,年年如期而至,“管闲事”、煞风景”般地非要把枫叶吹红、青发染白不可,“红他枫叶”尚不足恨,因为第二年还可重发返青,“白人头”却是无从再黑了。

9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苏轼〔宋代〕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我日夜兼行向着那遥远的江海,枫叶芦花点缀得秋天情趣深长。第一句“我行日夜向江海”,实写由汴京赴杭州的去程,言外却有一种“贤人去国”的忧愤抑郁之情,“日夜向江海”即“相去日以远”意,言一天天愈来愈远地离开汴都,暗示了一种对朝廷的依恋、对被谗外放的忿懑不堪之情。

10

普天乐·西山夕照

徐再思〔元代〕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彩渐渐散去,夕阳高悬于天际,将金色的余晖洒满大地。一眼望去,川流不息的河面上铺满了火红的枫叶,两岸则是洁白如雪的芦花随风摇曳。诗句虽未直接言及诗人的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夕阳、枫叶、芦花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忧愁。

11

渡扬子江

丁仙芝〔唐代〕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带来了秋天的讯息。该诗是诗人横渡长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诗的首联直写江岸风光;中间两联描写了舟行江中的所见之景;尾联以秋声秋叶作结,点出诗人的秋愁,即乡愁。整首诗并未明写乡愁,但随着诗情的深入,这种乡愁自然而现,是诗人功力所至的表现。

12

送王昌龄之岭南

孟浩然〔唐代〕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沉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洞庭衔山远远近近。枫叶如丹先报寒秋。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虽然岘山的风景依旧秀美,但即将离别的人早已无心欣赏,友人将远渡渺渺的洞庭再渡浩荡的长沙湘江,迢递征途令人忧伤。

13

西江上送渔父

温庭筠〔唐代〕

却逐严光向若耶,钓轮菱棹寄年华。

三秋梅雨愁枫叶,一夜篷舟宿苇花。

不见水云应有梦,偶随鸥鹭便成家。

白蘋风起楼船暮,江燕双双五两斜。

连绵的秋雨在深秋时节笼罩着大地,使枫叶也染上了愁绪;一夜之间,我乘坐的篷舟停泊在芦苇丛中,周围是摇曳的苇花。篷舟,即简陋的小船,暗示了诗人的旅途艰辛。而“宿苇花”则通过“苇花”这一意象,展现了舟泊之处的荒凉与孤寂。苇花在秋风中摇曳,更添几分寒意与凄凉。

14

对景漫成

朱淑真〔宋代〕

半窗残照一帘风,小小池亭竹径通。

枫叶醉红秋色里,两三行雁夕阳中。

在绚烂的秋色中,枫叶被染得如醉如痴,红得耀眼;而在这美丽的景致中,两三行大雁正悠然地翱翔于夕阳之下。这句诗以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宁静而壮美的画面,同时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15

江上

寇准〔宋代〕

古岸萧萧闻去雁,平芜杳杳更斜晖。

空江极目望不尽,枫叶半红人未归。

站在空旷的江边,极目远眺,只见江水浩渺,一望无际,而岸边的枫叶已经半红,预示着秋天的深入,但心中挂念的人却还未归来。诗句中的“人未归”三字,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焦点。枫叶已红,意味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但心中挂念的人却仍未归来,这种等待与期盼中的焦虑与失落,被诗人巧妙地融入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