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景美意深的青苔诗
(2024-07-12 12:08:24)分类: 茶余饭后 |
《鹿柴》
唐代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这首诗,一如既往的禅意无限,意蕴无穷。只说这后两句的“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林间树底下的碧绿青苔,凸显树林的幽深,使人读起来仿佛在欣赏一幅清幽寂空的禅境之中。
2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扬州对于杜牧是非常特别的存在,即便他在扬州当官的时候并没有做出骄人的功绩,却也为扬州写了不少绝妙好诗,为扬州省去了不知多少宣传费,也算是功德一件。
在这首以扬州禅智寺为题的唐诗中,杜牧以“满阶砌”写出了青苔之密,也间接写出了此地的人烟稀少,渲染出凄清的意境氛围,使人倍感孤单寂寥。
3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
宋代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青苔喜欢潮湿温暖的气候,故而在春夏之时,长势越快。读“青苔满地”时不由得想起刘禹锡的“苔痕上阶绿”,同写屋舍之幽静,屋舍主人心情之闲适,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4
《秋雨中赠元九》
唐代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元九便是元稹,他与白居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常常诗文互赠,本诗便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秋雨时节,西风飒飒,青苔地上,落满红叶,如此美景使人不禁驻足欣赏,却也到底有几分萧瑟之感。
看到此景,诗人顿生愁思,想到自己即将步入老年,心中的忧郁之情便更深了……
5
《寻山僧不遇作》
唐代李白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
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
同杜牧的那首《题扬州禅智寺》一样,本诗所写的亦是寺庙之景,句句皆在表明寺庙长期无人居住的现状,给人以清冷之感。
次句中的“松门闭青苔”,便是从侧面说明此地已很久无人踏足。
6
《秋思》
唐代白居易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与另一首《秋雨中赠元九》相似,白居易的这一首诗写的也是秋日萧瑟之景,诉年华逝去之愁思。
原本秋叶的红叶树就让人感到新生萧瑟之感,再见到清冷月光下的幽绿青苔,想到自己已到中年,经历过的坎坷与曲折,忧思更增一分。
7
《端居》
唐代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隐,是大唐最忧郁的情诗王子,所作诗文虽然大多晦涩难懂,却感人至深,令人难忘。本诗是便是他身在异乡,思念妻子而作。
读此诗,仿佛看到诗人伫立在床前,向前看,是滴滴秋雨惹人愁,向后看,是一张同他一样孤寂的空床,向上看,是一轮孤零零的秋月,向下看,是北风吹落的相思红叶与潮湿的青苔,
处处皆是孤独,处处皆有愁苦!
8
《游休禅师双峰寺》
唐代刘长卿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五言长城刘长卿的诗句,物象多清冷,意境多恬淡。
尤其是这一句“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月落寒潭之中,略有几分冷意;秋雨连绵,人迹罕至,故而青苔满地,如此描写,既凸显寺庙的寂静,也使人感受到意境的清幽,颇有几分寂静悠远的禅意。
9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初学此诗时,还未到十岁,如今再读,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时光流逝竟如此之快!
本诗写的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在专注地水边学钓鱼的情景。青苔多,则说明阳光少,人迹罕至,诗人在次句中说主人翁坐在青苔多多的草丛之旁,表明主人公所选之地,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好地方,也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10
《苔》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是一首非常特别的咏物诗,诗人着眼于非常不起眼的小小青苔,却道出了一个非常深远的哲理:
虽然阳光照耀不到,小小青苔依然自由自在的生长着,它所开的花,微不可见,虽然没有牡丹那般华贵,却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只要能活出自我,又何必在意他人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