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补锅匠”的一首超经典小诗
(2024-06-02 11:53:32)分类: 茶余饭后 |
譬如,这首《小儿垂钓》就是“补锅匠”胡令能写的。其影响力不逊于杜牧的《清明》,不仅为适龄儿童的必读之作,还被选进了教材。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小诗朴素易懂,用的是白描写法,没有引经据典,但呈现出来的画面形象却是十分生动,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据《云溪友议》载:“胡令能,圃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这几乎是史书中对胡令能最详尽的记载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确实少得可怜。这自然和他未曾入仕,且一直隐居乡野有关。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胡令能平日里以修补锅碗盆缸为业,人称“胡钉铰”。
当他的诗红了以后,也曾有人问过他,你咋这么有才华呢?
此时,胡令能很谦虚地告诉问者,那是因为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胡子神仙来到我家,不由分说剖开我的肚腹,往里面塞了一卷诗书,然后我就会写诗了。
这种故事并非胡令能的原创,比如成语“江郎才尽”,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江淹。江淹罢官回乡途中,遇溪流小憩,梦中见东晋学者郭璞。郭璞对他说,你小的时候,我曾把一支彩笔放入你的怀中,因此你的诗才能写得这么好,但是现在是时候把笔还给我了。江淹往怀中一摸,果然掏出一支彩笔,从那以后,江淹就再也没写出过像样的诗。
李商隐诗“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讲的也是这件事。
胡令能因《小儿垂钓》火了以后,当地名流官员纷纷来访,因此他有诗《喜韩少府见访》:
忽闻梅福来相访,笑着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首诗风格与“小儿垂钓”颇为相似,记录的也是生活片段场景,轻着笔墨,但意趣十足,尤其是对细节的描写,尤为细腻。
除此之外,胡令能还有《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诗: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这首诗为胡令能去友人崔郎中家做客的所见所闻,一时胸有诗兴而创作。
胡令能一生仅存四首诗,另一首为怀古诗《王昭君》。
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
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相较于其他3首,胡令能的这首“昭君出塞”笔触就厚重得多,诗风开阔,借“昭君怨”以追思,一抒胸臆。
由此也能看出,胡令能的诗风是多变的,既有田园诗,亦有酬唱之作,还有怀古追思。
遗憾的是,胡令能仅有这四首诗留存下来。若非如此,关于他的生平,也许还会多一些。
据《唐诗大辞典》记载,胡令能为德宗贞元、宪宗元和年间人士,这段时期天下还算太平,虽有藩镇割据,但亦有“元和中兴”,因此文学一度繁荣,涌现出了像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刘禹锡这些大家。
胡令能虽无法和大家们相比较,但是在风云际会的中唐诗坛,能有一首诗叫得响也已经够牛了。比如张继就因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胡令能作为一个长隐田园的诗人,能被历史记住,确已非常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