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充满智慧的经典名言
(2024-05-24 13:40:46)分类: 茶余饭后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远。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中华5000年的文化传承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有很多成功经验和避坑指南;这对我们的人生有莫大的帮助。
2
一切皆有因果。付出什么,便会得到什么;耕耘什么,便会收获什么。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种善因,得善果;做善事,有善报。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聪慧就是博采众长,明智就是能看透事物的本质,强者就是高度自律,精进自己。
从善如流,博采众长是用人之智;深入思考,看透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严格自律,精进自己会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用好这三点,就会越来越优秀,也会越来越顺利。
4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发掘出自己的优点,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的长处与潜能,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5
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史记·李斯列传》
为人贪小便宜,遇事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如果得点儿小便宜,就高兴;得不到,就抑郁寡欢;遇事,不能把精力发在重要的事情上,一定成不了大事。
6
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史记·滑稽列传》
物极必反,酒过三巡人会醉,乐到极致人会悲。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因此,为人处世,要把握好分寸,要知进退,懂取舍。
7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出来混,就得先出来呀;干事情,就得先干起来呀。
行动是成功的保证,无论天资如何,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8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孔子世家》
人生在世,心态很重要。历事修心是一辈子的课题。
内心强大,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荣辱不惊。
9
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所有选择,必有取舍。
世上没有万全之策,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做出选择,然后努力奋斗。让最初的选择成为正确的选择,终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10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见微知著方能洞若观火。
预判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可以既可以未雨绸缪,避免损失;又能提前布局,抓住风口。
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思考问题,抓住敏感信息,观察细节,从而提高预判能力。
11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以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厚积薄发;不能因一时的失败,就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机会难得,稍纵即逝,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会,走向成功。
12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不仅是一种投资策略,更是一种人性的揭示。
趋利是人的本性,只有反人性才能赚到钱。
当人人都觉得有利可图,蜂拥而上时,智者一定要保持理智;否则,很容易被套进去。
当人人都觉得无利可图时,逆流而上,坚持自我,更容易博出机会,搏来利益。
13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商君列传》
做人,人品是第一位的。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
14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在这个发声渠道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公众号,微博,小视频等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一个观点都可能被无限传播。
所以应该做到理智评论和清醒发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成为网络喷子。
15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低调做人才是王道;炫耀自己,则是灾难的开始。
做人四不炫耀:不炫耀财富,不炫耀聪明,不炫耀成功,不炫耀幸福;以免招人妒忌,给自己带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