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心静的名家古诗词

(2024-05-17 13:19:12)
分类: 茶余饭后

1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41岁的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开始在上饶修宅建园。次年11月,因屡遭弹劾,辛弃疾罢官归隐,放下功名利禄,作诗于此,并取号“稼轩居士”。

在这里,他拥有20年的田园生活,恬适安逸,不再忧国忧民。

人生40而不惑,饱经战乱的辛弃疾一心报国,曾率50士兵勇闯敌军几万人大营,却因是“归正人”身份屡遭排挤,心灰意冷之下寄情于山水。

有时候,城市里的生活忙碌而机械,以至于让人忘记了在为而忙。偶感到疲倦迷茫的时候,真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几只鸭、两条狗,一房两人三餐四季。

遗憾的是,还是放不下城市里的亲人,只能思念那个暂时还回不去的故乡。

2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故乡的红砖青瓦篱笆墙,门前溪水潺潺,一排排杨柳立在河岸边。春天的时候,远山开满了野花,天是那么高、那么蓝。

仲夏的时候,会和父亲去自家的瓜田里玩耍,顺便带回一个圆滚滚的大西瓜,放在井水里“冰镇”上,待到夜晚闷热的时候,一刀切下去,觉得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凉意。

陶渊明先生作这首诗的时候,是公元417年;此时东晋已经灭亡十载,他也在乡野中隐居了十载。

3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年逾半百,半生沉浮,也许是“狂人”感觉到累了,决定隐居终南山。

不知为何,读李白这首《终南山》突然想起了席慕蓉的诗: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山风拂发,拂颈,拂裸露的肩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4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24岁前,和张子容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也是他一生最为出色的诗。之所以要这样讲,是因为24岁以后孟浩然就入了红尘,开始四处求官,屡受打击后,心中有了幽怨的人情世故。

晚年再次归隐襄阳时,孟浩然才找回本心,却也不似未出世时那样干净、纯粹。

人心中的某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如同我们丢掉的童真、童趣。

5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15岁便名动京师,一生都在仕途,所以很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尤其他本身修的是禅道,信奉佛法。故而开元年间,他游历江南,也在嵩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这首诗,是王维寓居在南五云溪时所作,心闲气定,月出鸟鸣,桂花暗香浮动,这美丽的画面让任何人心动。

6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所作,回顾一生,宦海沉浮,力主变法褒贬不一,唯有田园生活让人安宁惬意。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并立即启用了司马光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遭到打压,遂告老还乡。

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时,途中去看望过王安石,也算是报王安石“乌台诗案”中的谏言之恩,并约定好将来一起隐退山林,不问世事。

人,有时候真的很感慨,王安石变法时,苏东坡是反对派,两个人一度反目,苏东坡也因此主动申调离京,去了杭州。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人放下恩仇,竟然开始惺惺相惜。更重要的是,司马光很重用苏东坡,从政派上来说,与王安石依然还是死对头。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心胸豁达之人,公私分明,恩怨清晰

7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苏东坡由杭州被贬密州后所作。当时,王安石那时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推行新政。苏东坡遭到打压后,也有些灰心丧气,于是出游散心,记下了这番美丽的春景。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会被推到命运的风口浪尖上,从此跌入人生的谷底。

如果那个时候苏东坡已预见到自己未来的遭遇,估计也许会就此隐居田园,寄情山水。若真的那样,恐怕也看不到一个在黄州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伟大诗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