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的登泰山
(2024-05-13 14:10:20)分类: 茶余饭后 |
古诗人笔下的登泰山
1.
昨汝登东岳,何峰是绝峰?
有无丈人台,几许大夫松。
明·李梦阳《郑生至自泰山》
很高兴昨天你登上了东岳泰山,
那么泰山的哪一座山峰是最高最壮观的绝顶?
泰山是否真有丈人台这个地方?
这首诗表达诗人对泰山之巅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泰山深厚文化底蕴的尊重和好奇。
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代·杜甫《望岳》
泰山之巅的景致怎样?
泰山脚下的齐鲁大地郁郁葱葱的景色无边无际,似乎没有尽头。
大自然将泰山塑造那么神奇秀丽,
阴阳割昏晓:泰山的壮丽景色变幻多端,仿佛能够划分阴阳,真是美不胜收。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其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体现了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3.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唐代·李白《游泰山》
我在四月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登上泰山,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沿着石头铺就的御道向上攀登,御道宽阔平坦,通往泰山之巅的道路已敞开。
泰山的山脉,如同六条龙跨越了成千上万的峡谷和沟壑,泰山山脉壮丽而连绵。
山涧和峡谷曲折蜿蜒,随着山势起伏,给人以幽深和神秘之感。
《游泰山》表达诗人对春天泰山美景的赞美,描绘了泰山雄伟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现了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4.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魏晋·谢道韫《泰山吟》
首句赞美了泰山(东岳)的高大和雄伟,峨峨形容其巍峨壮观。
接下来描写泰山的美丽达到了极致,仿佛直冲云霄,刺破青天,形容其景色非常壮丽。
继而写出了泰山的岩石之间,有广阔的空间,句中的“虚宇”象征着一种空灵和超脱,给人以无限遐想。
末句写的是诗人的感受:泰山不仅是壮丽的,还有一种深深的寂寞和神秘感,这种幽深和玄妙的感觉让人对泰山充满敬畏。
本诗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对其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泰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5
晓登泰山道,行行入烟霏。
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
明·王守仁《登泰山》
我在清晨时分开始攀登泰山,这个时候的山道特别宁静,充满神秘感。
在不断前行,逐渐进入山中飘渺的烟霭和雾气之中,这些雾气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阳光穿透雾气,洒在泰山的岩石和山谷之间,形成一幅光影交错的美景。
秋天的泰山显得格外清淡而辉煌,秋的色彩与阳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这首诗表达诗人对清晨攀登泰山时所见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秋天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6
与客登乔岳,肩舆烟霭中。
乾坤生气盛,今古仰心同。
清代·王鼎《登泰山》
我与客人一同攀登泰山,这里的“乔岳”是对泰山的敬称,意味着高山。
乘坐肩舆(一种由人抬的轿子)穿越山中飘渺的烟霭和雾气。
泰山气势磅礴,充满了天地之间的生机与活力。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对泰山怀着同样的敬畏和仰慕之心,泰山是文化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此诗抒写了诗人与客人共同攀登泰山的经历,赞美了泰山蕴含的永恒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