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幽远的暮春古诗词
(2024-04-30 13:24:07)分类: 茶余饭后 |
1
《怨王孙·春暮》
宋·李清照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京城暮春,门庭深锁,院落重重。阶前绿草繁茂,黄昏天空辽阔,却难觅雁影。独上高楼,期盼远方音讯,却只见寂静无声,心中幽恨如丝,绵延不绝。多情之人,总是心绪纷扰,欲断还连,割舍不下这份思念。
夜深人静,秋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巷陌空旷寂静。皎月初上,洒下银色光辉,洁白的梨花在月色中更显清丽。此刻,万物沉浸在这淡淡的月光之中,仿佛也在诉说着暮春的离愁别绪。
这首词意境悠远,展现了词人对亲人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之情。
2
《桃源忆故人·暮春》
宋·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暮春,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时,途经常润道中,因思友陈襄且感慨春光将逝,内心寂寞而作此词。
词的上片,苏轼以“华胥梦断人何处”起笔,暗指美好时光如梦般短暂易逝。春梦短暂,青春易老,时光在莺啼红树间悄然流逝。
词人自问“人何处”,既是对自己身处的迷茫,也是对老友陈襄的深深思念。
欢聚的时光短暂,离别却常常相伴,一春的心事又有谁能理解?尽管眼前是黄莺啼鸣于红树间,蔷薇露珠似香雨洒落,这生机勃勃的春光却难以驱散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下片“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这两句描绘了春风不解风情,任花瓣随风飘落,沾满行人身的景象,暗喻词人感慨春光易逝、青春难留,渴望建功立业而非虚度光阴。
结尾“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楼上远望,春光渐逝,芳草萋萋,归途难觅。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离去的怅惘和对人生归途的迷茫。
尽管苏轼选择留在官场,踏上了崎岖的人生旅程,但大自然以其莺啼红树、片片落花和芳草萋萋的美景,抚慰了他受伤的心灵。
在这些自然元素的慰藉下,苏轼努力探寻人生的方向,心怀希望,坚定前行。
3
《踏莎行·春暮》
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这首词描绘了春末夏初景色,描绘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春色将尽,莺声燕语逐渐远去,落花满地,青梅稀疏,这些景象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细雨濛濛中,女子静静独立在画阁外,屏风半掩,沉香袅袅,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女子与恋人之间的离别和曾经的深情。如今一别经年,音讯全无,女子心中的思念和断肠之痛难以言表。
妆奁久未开,菱饰尘灰满,眼下竟然连照镜的心都懒了。
最后,“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两句,将女子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她倚楼无语,心中纵有万语千言,却无人可诉,只能暗自销魂。天空灰蒙蒙的,衔着连绵不尽的芳草,一如她内心的思念和忧伤,无边无际,无法割舍。
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4
《暮春》
宋·陆游
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
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
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
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
茅草小屋静静坐落于镜湖之畔,藏书虽多,却难解家贫之困。燕子飞去复来,无声无息间便是一日过去;花开花落,悠悠然又是一春逝去。
展卷读书,如遇平生知己,心生欢喜;然临水自照,惊觉镜中已非当年之我,岁月无情,不禁感慨万分。
诗人自嘲壮志犹存,灭胡雄心依旧未减。每当登高望远时,慷慨之情便涌上心头,高歌一曲,誓将此生献于国家,报效社稷,以酬壮志。
“万卷藏书不救贫”一句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燕去燕来’”、“花开花落”两句则反映了诗人虚度年华的惆怅心情。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爱国情怀与高尚人格风范。
5
《暮春》
元·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芬芳的花朵在三月逐渐凋落,暮春的愁绪,或许只有落花才能体会其深重。春风将尽,白色的柳絮随风轻舞飘飞;斜阳映照下,独木之旁,杜鹃鸟声声啼叫,倾诉着春逝的哀愁。
诗中细腻描绘了晚春柳絮飘飞的景致,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尤为妙绝的是,作者用“老”字来形容春末的东风,这种人格化的表达,使得东风仿佛有了生命与情感,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流逝。
全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6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
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
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
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年少时,每遇春景,我如醉如痴,插花走马,豪饮千钟,沉醉在春光之中。然而时光荏苒,如今老去,逢春却似病酒,唯愿在小帘栊内,品茶焚香,静享清欢。
春风虽卷残花,却不必怨恨,因它亦是春之使者,吹开万紫千红。试问春归何处?只见飞燕在夕阳中穿梭,或许它们曾与之邂逅。
这首词是辛弃疾罢官后,闲居带湖时所作。带湖的美景与悠闲的生活,虽暂时让他忘却了官场的纷扰,但罢官后的落寞之情仍不时涌上心头。
时值暮春,辛弃疾已至迟暮之年,目睹春天的离去,他触景生情,心中涌起一丝凄凉与感伤。然而,历经风霜的他,已然变得豁达与通透。
在这首词中,他以春天为喻,表达了人生祸福无常、岁月无情的哲理,透露出一种道家的深邃与超脱。
7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词为公元1082年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所作。
上阕描写暮春三月,清泉寺雨后清雅如画的景色。
山下清澈的小溪边,兰草刚刚长出娇嫩的小芽,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显得清幽而富有生机。黄昏时分,下起了绵绵细雨,寺外春来子规的声声啼鸣。
下阕即景抒情,展开富有哲理的议论,体现出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读后令人振奋,发人深思。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岁月蹉跎,应该用一颗年轻的心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8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闲愁的词作。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主人公的哀愁与感慨。
上片描写郊外暮春景色,通过小径红稀、芳郊绿遍、杨花飞舞等景象,暗示了时光流逝,蕴含淡淡的闲愁。
路边的红花已经日渐稀疏,郊外的草地却绿意盎然,高高的楼台上,树影重重,树色殷殷。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杨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扑向行人的脸庞。
下片则转向写身边的春景,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袅袅,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无奈与哀伤。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的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炉中的香烟袅袅升腾。从一场愁绪满怀的梦中醒来,只见斜阳正照着深深的庭院。
9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是公元975年李煜被俘后,囚禁汴京时所作。
词的上阕描写暮春时节春花凋谢的场景。作者以“林花”自喻,用“太匆匆”感慨美好的事物凋谢的太快,既是叹花,也是自叹。
树林里的花朵凋零了,春天美好而又短暂。早上的寒雨,晚上的凄风,留下满地的残红,想来心中也是无可奈何。
下阕描写作者与林花的惜别,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春花比喻成女子,使人感到凄伤,末尾将“恨”比作“水”,抒发词人心中绵绵不断的仇恨。
雨中飘落的红花,像是女子脸颊上的胭脂和着泪水流淌。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本就充满了遗憾和无奈,就像那江水向东流去,永无尽头。
纵览全词,词人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此词是其代表作之一。
10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属于李清照的经典名篇,1135年词人在金华避难时所作。此时她的丈夫在离乱中病逝,在烽火连天中流落他乡,无依无靠,处境凄惨。
风停了,百花已经凋零,只有尘埃中散发着微微的香气。日上三竿,我却懒得梳理头发。
周围景物依旧,人事意境不同,一切都已经走到尽头。想要倾诉心中的苦衷,还未开口,眼泪已先流下来。
听人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打算驾一叶轻舟去欣赏。然而我担心,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许多的忧愁。
全词深沉而含蓄,处处充斥着“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透露出词人心中的苦闷和忧愁。
11
《谒金门·春半》
宋·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时光匆匆,春天已经过去一半,繁花凋零,目光所及的每一处都充满了无尽的哀愁。我整日闲倚着栏杆,一遍又一遍地徘徊,离愁别绪袭上心头,却无人能理解。
风和日暖的天气,本应充满欢歌笑语,而我却独自斜倚在栏杆旁,目睹着成双成对的莺莺燕燕在春光中欢快地嬉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庭院里满地落花,我无法目睹这春去的凄凉,于是将帘幕垂下。然而,萋萋芳草,一望无际,如同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无边无际。
朱淑真,宋代女词人,与李清照并称“词坛双壁”。虽生于仕宦之家,但婚姻却十分不幸,夫妻不睦,志趣不合,终致其抑郁早逝。
这首词抒发了因所嫁非偶,婚后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感情真挚深沉,意蕴深厚,是朱淑真伤春怀远的名作。
12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到底去哪里了,我怎么找不到它的踪迹,放眼望去,四周一片孤寂。倘若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请叫他回来,和我们一起居住。
可是春天去的无影无踪,好像无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除非去向黄鹂询问。黄鹂不停地婉转低吟,却没人听懂它的意思,只有趁着清风,从娇艳的蔷薇花上飞走了。
春天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
这首惜春之作,从惜春到寻春,从希望到失望,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无尽眷恋,构思独特新颖,意味深远隽永,是为后人称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