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的不服老
(2024-01-08 14:22:40)分类: 茶余饭后 |
1
《吉祥寺赏牡丹》
宋·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戴上一朵鲜艳的牡丹花,自己还不感到难为情,反倒是牡丹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害羞。
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一阵哄笑,那又如何呢?我自逍遥,我自快活啊!
老人簪花,自有其风趣与喜悦。只要常保持这对生活的乐观与追求,悠闲轻快,自得其乐,岁月流逝又算得了什么呢?
2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即便霞光终会散去,那时月出东山,夜空澄澈,比之白天,难道不是多了份诗意?
年轻有年轻的风华正茂,年老有年老的睿智担当,都是生命给予的厚爱,又何须纠结惆怅?
愈是人生向晚,愈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3
《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
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
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诗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尽情地享受春光,胡子白了没关系。岁月不会因为谁的叹惋而停下前行的脚步,也不会因为谁的遗憾而退回某一时刻。人生短暂,珍惜和把握每一份快乐,活到老,快乐到老!
4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在花门楼口看到美酒,苦于身上没带银钱,于是问卖酒的老人家: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带着一颗趣味的心,生活一定会变有滋有味、有情有调。
愿花甲之年,仍有花巷饮酒的悠闲,愿岁近耄耋,仍有拈花一笑的雅趣。
5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
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
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
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
戏马台南追两谢,
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那些不服老的古诗人,总是让人们感叹生命的短暂与宝贵。如黄庭坚的《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所表现的老而不屈的气概和豪迈,一直鼓舞人心,激励着人们继续向前,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向前。
这位老者有着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华,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历经沧桑,立志不渝。重阳节那天,天空晴朗,他邀请亲友们来到蜀江边,共叙友谊,畅饮一场。虽年已老,但依旧保持着激情热血,挑战自我,突破重重难关,实现着自己的理想。
人生不止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是追求灵魂上的升华。无论岁月如何,都要时刻保持着不服老的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用自己的才智和实干精神铸就美好人生。
6
《九日齐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中所蕴含的不服老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身体逐渐老化,但只要内心充满激情和热爱,就能够永葆青春。此诗中,杜牧邀请了朋友一起去登高游玩,欣赏秋景,即便人已老,仍不忘留住少年心,品尝美好的时光。
杜牧在诗中极力表达一种不服输的心态,自己要亲手掌握美好的时光,让菊花尽情绽放,豪情满怀地饮酒乐酌。这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去追求和挑战人生的目标,尽情享受生命的美好。
《九日齐山登高》蕴含的是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提醒人们应充实自己,追求生命中更高的价值和更多的意义,不惧困难,理直气壮地前行,让每一天都像登高赏秋一样美好。
7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酒过三巡,作者诗性大发,不由得想要抒发少年时的雄心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地席卷平坦的山冈。
不服老是来自自信,是来自对生活热爱。胸怀壮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似乎感觉岁月也走得慢了些。
只要心有梦想,有抱负,不坠青云之志,不被年龄“吓倒”,不被迟暮禁锢;就可以永远年轻,逍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