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里的冬天
(2023-12-08 10:15:32)分类: 茶余饭后 |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十月的江南温度舒适,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此情此景,让诗人羡慕起闲酌之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无论身在何地、何种境遇,都须好好珍惜每一个当下,把酒高歌,不醉不归。
把生命的每一刹那都过好,不负一朝一夕一风一月。
《负冬日》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晚年的白居易定居于东都洛阳,时常与僧道来往,逐渐开始喜欢静谧的环境,也习惯了一个人独处。
有一年冬天,下了很大的一场雪,地面上积雪深厚。雪后天晴,诗人在庭院中,背靠着椅背,眯缝着双眼,享受着和煦的阳光,感受着大自然的天籁,忘忧无恼。
冬天的太阳,是这样光明也这样温暖。去晒晒太阳,将快乐和温暖收藏起来,认难过和委屈随风而逝。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里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
此诗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就连诗人那彻夜无眠的孤寂,似乎也有了别样的情致。
是的,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在独处的日子,做好当下事,不迷失过去,不惊恐未来。享受独处,活出生命的本色,活出更美好的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时节,抱着双膝坐在灯前,此刻只有影子相伴。
我想,家中的亲人今天定会相聚到深夜,并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我相信,无论在何时何地,总有人在等我回家,也总有人在不舍我远行。
孤灯独坐,辗转难眠之际,乡愁最难将息。在这万籁俱寂的漫漫长夜,在思念中凭窗而立,思绪沿着来时的路穿越关山,情牵故里。
《初冬早起寄梦得》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在这个普通的初冬早晨,白居易戴好乌纱帽,穿好衣服,烧好炉子,温上酒。外面,烟霜朦胧,天气寒冷,鸟儿也在发愁。诗写完了,找谁和诗呢?还是寄给苏州刘禹锡吧!
世间,是最远与最近的距离,是心灵与心灵的距离。彼此有了懂得,一个眼神也会生出惺惺相惜的温暖。似乎最不经意的思念,其实最动人。
《卖炭翁》(节选)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这小小的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这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是灰尘的脸天天被烟熏火燎,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熏得发黑。
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只希望天更寒冷一些。
唯有多于情,方能深于诗。对于民生疾苦,白居易有切肤的体会,不论仕途如何,他都坚守着知识分子的一份良知,关注平民的苦难生活,始终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可敬!可敬!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是古诗中一幅描写冬日的永恒画面。每到这个季节,谈及寒冷中的美好,它一定会被轻轻诵起。
诗人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诗中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近的语言道出了心中的美意和真挚的友情。尤其是最后一句,“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的问候,在冬日里更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快慰。
此刻,虽然大雪将至,但是有米酒,有故事,围炉而坐,促膝而谈。即使天寒地冻,也觉得温暖如春。
用心感受,冬日的美好便会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