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的岁月静好
(2023-10-18 12:09:33)分类: 茶余饭后 |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童心未泯,初心未老。
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拥有童心的人,世界是彩色的,生活是美好的,幸福是触手可及的。他们总是与阳光、积极乐观相依相随,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人生匆匆,保持一颗童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晚年时离开了官场,带着一颗闲适自得的云水禅心,隐居山中,写下了这首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样超然旷达的心境,少年又如何懂得?
有些道理,还是要经历了足够的沧桑往事,才能够了然于心。
年少时总为了几句闲言碎语大动肝火,对求而不得的东西执念过深。
年长后才懂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真正的富足,是他内心的安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游刃有余,自在处世。
如果智慧和领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黄昏有什么可怕的?比起老去,岁月给了我们更好的礼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注重日常仪表的人,永远不会老。无论哪个年纪的人,无论在家和外出,都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修饰自己,使自己得体大方,凸显出成熟富有韵味的美感。
穿着得体,整个人都显得精神抖擞,也更有自信,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四十八岁的辛弃疾,被罢官还乡之后,反而自得其乐地沉浸在闲适的乡村生活中。
小朋友的天真,在于他们似不食人间烟火的好奇和懵懂。而历经世事,还能保有一颗热爱生活的赤子之心,是多么的不易!
人在老去时,也不妨当个老顽童,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家常,笑口常开,身体康健,若能如此老,老了又何妨?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有的人二十岁,生活刻板、死气沉沉、没有追求,尽显一副老态;有的人八十岁,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敢于追寻,洋溢青春活力。
人不是慢慢变老的,也不是从第一道皱纹、第一根白发开始变老的,而是从放弃生活那一刻瞬间变老的。
匆匆岁月,悠悠流年,不曾厚待谁,亦不曾薄待谁。既然来不及认真地年轻,那就不妨选择认真地老去。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等老去以后,曾经分离的老友,终于在闲暇中又聚到了一起,看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和如今皱纹横生的面容,也不会感到悲伤,而只会感到快慰。沧桑再聚首,带着不服老的笑意,一起说着当年的往事。人情冷暖已历经,沧海桑田也看遍,不能看开的就忘掉,及时行乐,绝不辜负生活。
其实,生活究竟如何过,还是取决于自己。是苦是甜,是欢乐是无奈,全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
生活,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用心过好每一天,不辜负每天的好时光,不留下太多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