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80多岁的皓首状元

(2023-10-07 13:24:06)
分类: 古今轶事

宋代80多岁的皓首状元

宋朝有个白头状元。他将金榜题名当作自己毕生的志向,没放弃过,直到82岁才高中状元,成为当年的一件稀奇事。

此人灏,润州(今镇江)人出生于战乱不断的五代时期。梁灏从小就喜欢读书,不仅聪慧,而且勤奋年纪轻轻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当地人都很尊重他。他便博览群书,不断积累和丰富知识,可称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名副其实的大才子。

梁灏曾参加后晋时期的科举,在乡试中名列第三进京参加考试时,时年三十五岁的意气风发,觉得功名就是囊中之物,势在必得。但让梁灏没想到的是,居然名落孙山。可梁灏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钻研学问,几乎每次科举都去参加,却次次落榜再加上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替频繁,时常发生战争,科举考试不会按时举行,所以梁灏始终不能得偿所愿。

直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宋朝,重新举行科考,梁灏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这时他82岁了,但依然去参加科考,并考中进士,并在之后的殿试中,因文采出众,博古通今,被宋太祖钦点为状元。

中了状元的梁灏跨马游街,爱热闹的百姓们都争相来看状元郎长什么模样,当他们看到头发全白的梁灏时,都啧啧称奇,有些胆子比较大的人就直接问他:"敢问您今年贵庚呀?"

梁灏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吟诵了一副对联:

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

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对联里所说的伏生是秦汉时期的文学家,秦始皇焚书坑儒时,伏生冒着生命危险,将《尚书》藏在墙壁夹层中。到了汉景帝时期,伏生才把《尚书》从墙壁中拿出来,后来汉文帝得知此事后,十分重视,本想让他进朝为官,但此时的伏生已经九十岁了,不能出远门,汉文帝便派晁错前往伏生家中受《尚书》。而太公指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姜子牙,传说他八十岁时在渭水边钓鱼,遇见周文王,之后就开始辅佐周文王。

这副对联的意思是,梁灏的年纪比伏生传授《尚书》时小八岁,比姜子牙在渭水钓鱼时大两岁。

虽然梁灏中了状元,但考虑到自己年纪已经很大了,若当官也是力不从心于是便向宋太祖上书,请求允许自己回家养老。而宋太祖也欣然应允,让梁灏荣归故里,并享受俸禄。

梁灏的故事被写进了《三字经》中:"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庭,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