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抚慰世人千年的一首最美的禅诗

(2023-05-20 13:16:04)
分类: 茶余饭后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人知道诗人常建,只因他是这首诗的作者。

关于常建的生卒年,已详细记载。仅知他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中了进士,与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同榜。

此后仕途失意,辞官在各地游览,自在无碍,籍籍无名。

某一天,当他经过江苏常熟时,前往兴福寺拜访。

由诗题中一“破”字可见,这兴福寺因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想必也没什么香火,少有人踏足。

诗人于清晨时入寺。正值旭日初现时,繁密的树枝将阳光疏疏挡住,洒在人身上,变为一层圣洁柔暖的光辉。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地方为“高林”,此处诗人不着痕迹地表露了称颂禅院的礼赞,可谓一语双关。

而后,他穿过寺中的弯弯折折的小路,一直到万籁俱寂处,那幽深的后院,仿佛与尘世隔绝。

多么安静,静到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与心跳。

一转身,原来唱经礼佛的禅房,就藏在这后院花丛树林的深处。

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与自然为伴,心中想不安静,也很难了吧。

一抬眼,寺后青山被日光镀上一层金边,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歌唱。

一低头,澄澈的水潭中映照着天空与自己的身影,在水波的轻轻涤荡中,只觉心中的杂念与烦扰,都被尽数洗净了。

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的声音会扰乱人心,有的声音却会抚慰灵魂。

如此,怎能叫人不流连?

此时,诗人一定希望时间能够在这一刻停驻,安守这一方净土,再不理红尘俗事。

闭目倾听,天地间只隐约回荡着钟磬之音,引导着迷失在尘世中的人,进入纯净愉悦的境界中去。

一生能有这样一次游览的体验,定然永远也难以忘怀。

不因景色绝美,不因鸟鸣动听,只为身处其中,得享“心静”二字。

人活一辈子,倘若内心获得宁静,便再无任何外事杂念,能够使他动摇畏惧。

所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评说:读此诗,何必发禅家大藏,可当了心片偈,更妙在镜花水月。

意思是说,读这首诗不需要你了解什么禅理佛经,只要能够领会其中的意境,便足矣。

作为一首山水诗,它空灵治愈,作为一首禅诗,它清韵自然。

可谓工于造意,妙在言外。

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让常建一诗封神,不仅入选《唐诗三百首》,被誉为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还入选中学课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计数单位趣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