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牛三丑99
牛三丑9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672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理想人生的三个标准

(2023-03-24 11:20:32)
分类: 茶余饭后

    老者安之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时,最好不要远赴他乡。如真的迫不得已,最好能有个确切的地方,或者明确的方向。因为这样,父母能站在家门口,向着确切的方向祷告,为孩子祈福。也许只有这样,他们心里才会得到些许的安慰。

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由大理寺评事迁任建昌知县。但是,年迈的父母亲不愿意跟着儿子离乡。包拯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官职,回家孝顺双亲。几年后,父母相继离世,他才重新回到官场。

官职可以重新获取,只要自己有心,机会总是会有的。但是,父母亲,此生此世只一回。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亲附,人情所愿也。”

对于父母而言,最好的孝顺,莫过于让他们在晚年时,能够儿孙绕膝,尽享天伦,骨肉相亲。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可以,又愿意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呢?

古人云:“老者养之以安”。如果真的不得不离开双亲,但要“游必有方”。惟有这样,才能让那脊背佝偻,满脸皱纹,双眼浑浊的父母亲安心。

“老者安之”子女的最好的孝顺。

朋友信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已知的必然的亲情,那是血缘带的恩典与赏赐。朋友却是未知的,偶然的。与谁交友,交到什么样的朋友,都是个未知数。而人生最好的友谊莫过于“朋友与之以信。”

中国历史上最被人称道的友谊,除却高山流水的钟子期与俞伯牙,就是管仲和鲍叔牙了。

管鲍二人曾合伙做生意,年底分红的时候管仲总是多分一点给自己。外人看着都气不过,但是鲍叔牙却相信管仲的人品。他相信管仲一定不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他是因为家里穷,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管仲曾经三次入仕,但是也被人辞退三次。有人在鲍叔牙耳边嘀咕:“看来管仲是个庸人,不然怎么会三次都被人辞退了呢?”鲍叔牙却不这么认为,他相信自己的朋友有经天纬地之才干,只不过是因为他还没有遇见伯乐罢了。

管仲曾经三次被拉去当兵,但是他三次都逃跑了。有人说管仲是个胆小怕事的人,而鲍叔牙却相信自己的朋友绝对不是这样的小人。他之所以逃跑,是因为他还有双亲在世,需要他去照顾。

无论别人怎么诋毁管仲,鲍叔牙都给以坚定的信任。

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鲍叔牙做到了。

公元前686年,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公子小白打败了公子纠,顺利成为齐国的国君,齐国的政局也终于稳定下来。正逢百废待兴之际,齐桓公希望鲍叔牙能任齐相,但是鲍叔牙拒绝了。鲍叔牙向他举荐了管仲。他相信,管仲有这个能力,也只有管仲才能让齐国称霸诸侯。

果然,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真正的一代霸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在病逝前,桓公握着管仲的手:“仲父,您走后,何人能担相位?”

“孙隰朋。”

“仲父为何不举荐鲍子?”桓公不解。

“鲍叔牙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也许有人会说:“管仲真不够朋友,鲍叔牙从不和他计较任何事情,还举荐他做齐国的国相,那么信任他,他竟然不相信鲍叔牙。”

正因为鲍叔牙对他坚信不移,正因为他视鲍叔牙为莫逆之交,正因为出于朋友的诚信,所以管子才没有举荐鲍子。而鲍叔牙也深知管仲之心意,没发任何言辞。

如果明知道自己的好友不能做那件事,却因为一己之私而他于危难之中,这才是塑料花的友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做真正的知己,就必须互相信任。”

真正的知己是不需要太过的解释的,一个眼神,对方就明白了一切。鲍叔牙做到了,管仲也做到了。

少者怀之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当伫立夕阳回看过去的一切,最令欣慰的莫过于“少者怀之以恩。”

公元267年,晋武帝司马炎册立太子。想征召曾经的汉中太守李密作为太子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但是,李密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

“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我也很想当官,但是抚养我长大的祖母此时病重,是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们怎么可以弃她不顾呢?

因为懂得感恩,所以才会孝顺。

李密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感念“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之恩。

于李密而言,他是幸运的,遇见了如此疼爱他的祖母;于祖母刘氏而言,她是欣慰的,养育了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孙子。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说:“使老一代安心,朋友一代信任,年青一代怀念。这就是最好的志向,是最理想人生

最理想的人生,不过是这三个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