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没出嫁的女子为何叫“黄花闺女”?

(2023-03-08 12:01:46)
分类: 茶余饭后

    古人以“黄花闺女”称年轻未出嫁的女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1、额上的毛发

古人认为,未经人事的少女,额头上会有一种细小的绒毛,这种绒毛是黄色的。而花从古代就经常用以指代女性,比如“蝶恋花”、“芳龄”等说法,所以这绒毛就有了“黄花”这个称谓。

但注意观察,女子额头的细小绒毛虽然的确会比黑发浅不少,但也绝非是黄色的。这个词可能是古代男子对独锁深居,含苞待放的妙龄女子的美好想象下催生的。也可能是因为古人营养偏差,发质不好,这些绒毛真的是黄色的?

2、代表高洁

第二种说法比较简单粗暴,此“黄花”指的就是平常所见的菊花。和我们今天的“花语”类似,中国古代文人也给不同的花赋予了不同的品性。

例如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则代表着“高洁”,同时还比较耐寒,凋谢较晚,被认为有节操。古人将菊花的这种节操赋予未成婚的女子,希望她们洁身自好,心灵纯洁善良,因而称之为“菊花闺女”,久之便成了“黄花闺女”了。

3、由一种化妆品而来

我们学习《木兰辞》时,有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是古代女子对自己容貌的一种修饰。人们便认为,“黄花”“花黄”的误传。

这个妆容一般是蘸取一些黄色的颜料在女子的额头上描画成美丽的花纹,或者直接将黄色的纸剪裁成别致的花样花瓣贴在脸上。明亮的黄色既活泼又俏丽,是魏晋南北朝乃至到隋唐时期都一直流行少女妆容。

关于“贴花黄”,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公主名为寿阳。在一个冬天,她和宫女们在花园中玩耍嬉戏,累了就在一亭子里休息。

那时正好是腊梅花盛开的季节,一阵微风吹过后,树上的花瓣簌簌落下,有几枚就落在了她的额头之上。经过汗液的浸染,在她的额间留下了淡淡的花纹印记,为她的容貌平添了几分娇柔。

大自然的巧做令公主十分欢喜,此后公主便时不时地主动摘下几片花瓣修饰自己的容貌,宫女嫔妃见其别致又好看,都纷纷效仿腊梅过季,她们就用一种黄色的颜料或剪纸开始代替。久而久之,这种妆容成了指代未出嫁少女的形容。

综上可知,无论哪种说法都蕴含对未婚女子的美好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