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迷糊的俗话

(2023-02-25 11:55:55)
分类: 茶余饭后

01、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死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得找“老军医”看看。

02、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更有甚者,人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03、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媒体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3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奸了同村的杨某。

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这“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死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04、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

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如果有年龄再求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宰相的儿子和农民的儿子在科举考试面前,能平等吗?

05、人挪活,树挪死

“人挪活,树挪死”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

“人挪活,树挪死”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死”。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06、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实际上,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就应该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

实事求是地说,对某个具体问题而言,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的是“论资排辈”。

0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据报道,公案局刑侦支队将抓获的杀人犯罪嫌疑人谢某某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某某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死。

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便“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08、各扫门前雪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

常有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羞辱了,而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坚定支持者。有的地方偷盗猖獗、抢劫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