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落在诗词中的大雪
(2022-12-07 11:19:00)分类: 茶余饭后 |
大
左河水
万山凋敝黯无华,四面嘶鸣晃树杈。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这是一首描写大雪节气的天气及气象的七绝诗,该诗的首联描写了在大雪节气万木凋敝,北风嘶鸣的寒冷场景;尾联突然笔墨一“转”,以形象、生动的笔触,用借喻与拟人的手法展示了一幅白雪纷飞的迷人画面,使作品收到了描绘大雪节气白雪纷飞的迷人景象与天气凛冽严寒的艺术效果。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一人一舟一场雪,独自垂钓在江边,闭上眼睛,静静地遐想这个画面。仅仅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柳宗元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像是一场春风,树枝上挂满了白的雪,就像是梨树开花一样。
这首诗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咏雪,一个是送行;两个主题互为宾主,相得益彰。若没有对雪的吟咏,这首送行诗就失去了它的独特之所在;要是没有送行的场面,那么对雪的描摹便成了既无人物又无精神死气沉沉的雪原写生画。这首诗妙就妙在,诗人将四个“雪”字,分别镶嵌在四个要冲之处:第一处“胡天八月即飞雪”,写送别的大背景,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异景色;第二处“纷纷暮雪下辕门”,引发在饯别席上众人观赏“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景致;第三处“去时雪满天山路”,写出了好友执手相别时对前程万里的瞩望;第四处“雪上空留马行处”,是人已远去而空留马迹的怅惘之情。全诗从头至尾,“雪”的主题始终伴随着送行的情谊。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本诗以《雪》为题,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瑞雪兆丰年,是勤劳农民看到飘飘白雪的联想与期望,但这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说清楚的。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与农民从无共同感受和共同语言,却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诗人便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其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雪》的可贵之处,不仅主题思想深刻,而且构思新颖,跳出历代咏雪诗的俗套,对为富不仁者给予无情讥,看似信笔点染,轻描淡写;实则讥刺之情冰腾跃如,给读者以强烈的冷隽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作者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诗人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山村的宁静,给雪后的茫茫山野带来了生气。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面对飞雪,作者联想到了世事的严峻和人生的艰难。诗人发挥其艺术想象创造了一个洁白的世界,把人间的罪恶皆尽覆盖。表现出诗人的审美理想是一个洁白的真善美的世界。
诗的一、二句描写雪景。诗人以轻缓的节奏、细腻的笔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微妙变化。三、四句由景而抒情。诗人希望雪下得越大越好,以盖尽人间不平路,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不满之情。这两句诗由自然景色联想到社会现实,寓有“行路难,多歧路”之意,富有哲理。
这首诗先写景后抒情,可以说情由景起,景为情染。通过诗人对雪的特征的刻绘,读者可以体会到作者向往至善至美的境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展示出一个新奇的境界,也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这首《夜雪》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布局井然,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这正是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