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笔端的寒露

(2022-10-07 19:02:02)
分类: 茶余饭后

 

《晚秋》

南北朝·庾信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凄清临晚景”,是个大倒装句,开头就摊开了结论:面临晚秋般的凄清人生。

接下来,诗人引领读者在晚秋典型的物景中,看电影地转移、扩展:看寒风吹动落叶,四周疏落萧条;

看露珠凝聚在地,沾湿了庭院;小旋风自地上刮过,卷起院中的槐树落叶;斜阳送来阵阵凉意,傍晚云端浓郁的阴霾。

最后,在一片空虚中,寒雁飞过,仿佛一个个小黑点排列直到消失在远空。

庾信晚年写这首诗,把悲凉心绪融入萧瑟秋景,构成了凄清落寞的境界,叫人读来心思低沉。

《咏红柿子》

·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寒露,寒凉的露水凝结在深红的柿子上,于大山里,于秋雨里,于白墙前。

一株老柿树,叶片落尽,只有累累红柿子垂在枝上,远观去,便是最最写意的秋意图了。

第一、二句写柿子的颜色状态。“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早晨起来,红柿子经过了月星辰的洗礼,映着晨曦的光环

柿子安静、饱满、深红,更显可爱;而傍晚时分,夕阳自己的份红照着柿子,两红相交,互相映衬,不分伯仲,温暖人心。

《更漏子·秋》

·张淑芳

墨痕香,红蜡泪。点点愁人离思。

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

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

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张淑芳,南宋末期杭州人,传后世词仅有三首,首首绝伦。某个大官(贾某)趁着为皇帝征妃之际,将张美女收为妾,这是她悲剧命运的肇因。

秋天是多元的,叶子有红、黄、绿不同色调,所以秋天相对于其他季节更接近人生。

“桐叶落,蓼花残”,自然精神虽然久长,但也有忧愁时——这是因为自然无情还是有情?

古今才子、才女们,或因多情善感。正是世间的艰辛激发了诗人的思和创造力,悲伤诗词占文学的大部分。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後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深秋并无寒意,十月注定是心潮澎湃的十月。

相比王安石,我们的时代是幸运的,共和国愈加繁荣强

而王安石却是不幸的,那个年代,天时、地利、人和必备要素少之又少,他失败了,败一塌糊涂。

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可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能够相传至今,正是因为有许多像他这样为理想不尝试坚持不懈的人

《偈十二首》

·释文准

八月九月天,白露寒露节。

门外在处山,秋风落黄叶。

《偈十二首》简单明了,几乎不用翻译也十分明了字面的意思。话说得相当直白,没有拐弯抹角,寒露节气,秋风吹落黄叶。

也许读者要问,诗人啊诗人,你怎只见了落叶呢?

你不见,秋天还有多美景?即便是落叶,有人说它萧瑟枯萎迷惘,有人说它丑陋不堪重负,还有少数人在落叶里看到了秋的凄美。其实,美也是滚落与吹散中的一个所见。

《微雨夜行》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描写夜雨的诗。此诗创作背景已不得而知,不知因何事,作者独行于秋雨之中。

秋云密布,天色已晚,一阵寒气袭来,让人略感寒冷。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两句,尤为精妙,将秋雨的细腻之质刻画得十分淋漓。

它就像濛濛的雾气,浸润着人衣,继而,衣服变得潮湿,诗人才发觉:原来是下雨了。

深秋的雨,不再是匆匆忙忙,它从容、舒缓、胜似闲庭信步,款款淡淡舒卷自如;让无垠的天空中,更有一份人生的自如与散淡。

《初到陆浑山庄》

唐代·宋之问

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

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

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

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

寒露时节,宋之问向往隐逸生活。

陆浑山庄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山庄清幽秀美的自然景色和寂静安宁的环境,屡屡唤起诗人的山野真趣。

秋日时节,宋之问笔下的这首诗清新秀丽,显示出一种远离尘世的纯朴幽雅气息,也抒发了诗人隐藏在“志深轩冕”背后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日时节,戴察观寒露感慨聚散。

萧索稀疏的桐叶上, 白的月照着叶,露珠凝结在一起。

寒风飘摇,夜色凉寒,莫嫌我一再观看,等到天亮了,露珠再想聚在一起,可能就难了。

天亮了,露水难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夜晚相聚;待到天明,便各奔东西。

《晚景怅然简二三子》

·李峤

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

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

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

秋日时节,李峤想念亲人。

这是李峤写给亲友的一封信。远离家乡的他,看着梧桐叶落,山桂花开,寒露带着冷气而来,作者不由得起了思念之情。

秋日,是思念的季节。想念亲人,怀念友人,唯有相聚,才能驱散秋日的孤独。

《送十五舅》

·王昌龄

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秋日时节,王昌龄送别亲人。

林中的秋日,乘着小舟荡在水草中。与你在这里离别,是非常悲伤,更何况寒露的草丛里,鸣虫不断啼叫,更叫人心伤。

尤其秋日里离别,听到悲伤的虫鸣悲伤瞬间加深了好几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