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文仅42个字的传世奇文

(2022-09-22 13:25:29)
分类: 茶余饭后

    世上从无后悔药北宋名相寇凖的《六悔铭》就是一剂预防后悔的良药。全文只有六句话、42个字,却说尽了人生六大悔事。

《六悔铭》

官行私曲,失时悔。

富不俭用,贫时悔。

艺不少学,过时悔。

见事不学,用时悔。

醉发狂言,醒时悔。

安不将息,病时悔。

01

官行私曲,失时悔

为官徇私舞弊,失足时后悔。

古时就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

曾国藩也说过:“做官的人,上场当念下场时。”身在其位,就要恪尽职守,对上忠诚,对下公允,对身边人友好。

严嵩,是明朝嘉靖皇帝时的内阁首辅。在位期间迫害忠臣,铲除异己;中饱私囊,买官卖官。最终,严氏被削官抄家,八十多岁死在坟地的茅草屋里,连副棺木也没有。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机会做官但也应行为正派,不为私利,不凭自己的好恶行事。

如此,方能无悔。

02

富不俭用,贫时悔

富足时不节省俭朴,贫困时后悔晚矣

俗话说:“不知勤俭节约,只坐吃山空”。

曾国藩说过:“做人要‘盛时常做衰时想’”。

现代作家七堇年也说过:“节俭对于生命的意义太重要,不是因为它高尚,而是因为它意味着,快乐来勤俭这样的小事情。

过惯了大手大脚的舒服日子,日子突然贫困,必定窘迫至极,悲痛伤心,然而悔之晚矣!

03

艺不少学,过时悔

手艺在年少时不学习精通,岁月过去之后便会后悔。

谚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少时没学到能力,面对生存时,痛悔当初。

梅兰芳四岁时,便孤苦伶仃,既无兄弟,又无姐妹。幸好有个祖母。她悯其孤苦,躬亲抚养。

兰芳七岁时便开始学戏,他那驰名的《玉堂春》就是他伯父教的,小小年纪便坚持每天艰苦的基本功训练,未到十岁就会唱“十六岁开怀是那王”了。

年少学艺,事半功倍。少年时头脑敏锐,精力旺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以奠定一生知识和技艺的基础。

如果年少时懒惰荒嬉,直到“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时,想到青年时期荒废的时光,多少人都悔得老泪纵横。

正应了老话:“今时不学,后必悔之。”

04

见事不学,用时悔

看到本事不学,用到的时候,就会后悔。

经常听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不独“书”到用时方恨少,处世的智慧,做事的能力,也同样如此

《论语·公治长》中,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好?

子贡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贡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比,颜回总能闻一而知十,我不过能闻一知二罢了。

所谓“闻一知十”,便是能从一件事中悟到十件事。人若能“举一反三”就很难得,何况“举一反十”

颜回的这两大优点,便是生活的最好态度。

见事不学,便是白白错过学习机会。事到临头时,脑中自然空空如,束手无策,懊恼不已。

05

醉发狂言,醒时悔

酒醉之后胡言乱语,清醒过来时后悔不及

长辈们要少饮酒,不饮酒,为什么?因为酒是个让人丧失理智的东西。喝醉之后,人对自己的情绪毫无控制能力。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有个文臣,叫吴质。他回京朝拜时,曹丕让将军们去他那里喝酒。谁知吴质喝多了,竟跟大将军曹真吵起架来。说曹真“吞而不啮喉,咀汝不啮牙”。

意思大概是,你是个什么东西,我吴质吞了你都不用张喉咙,嚼了你都不用动牙齿。

曹真岂是等闲人,他是曹操的养子,曹丕的兄弟。这一“醉发狂言”惹下的祸根,以致吴质死后,被朝廷谥为“丑侯”。

所以,酒小饮酌情大了,可就掌控不了。说出去的狂话,丢出去的脸皮,酒醒之后,悔之无用。

06

安不将息,病时悔

健康时不好好休息保养,生病了必然后悔。

为此,曾国藩给自己订下的“修身十三课”中,便有一条是“保身”。

很多时候,为了计较名利而日夜操劳,给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健康的隐患就成了必然。待到重病缠身;如何悔恨,都是枉然。

人的一生,着实不易。若提前知晓没有后悔药,就会减少很多后悔带来的懊恼和悲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