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人吟咏“三国”

(2022-08-21 14:09:44)
分类: 茶余饭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苏轼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写周瑜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然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便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请看,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全词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写景、咏史、抒情为一体,极具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作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既咏历史兴衰,又叹人生沉浮,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作者勾画的历史画面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秋月春风。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

古往今来,世事变迁。那些英雄人物随着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无奈,尽在言外。

词中有两句妙言将词的意境推向了极致,其一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其二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作者总结所见所闻后,得出的结论是:“是非成败于人生而言,只不过都是笑谈罢了。”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作者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词人胸中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

遥想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孙权虽“年少”,却敢与强敌曹操较量,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坐断东南”。辛弃疾热情歌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意在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杜甫《八阵图》

本诗为咏怀诸葛亮的吊古之作,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卓绝功绩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他未能实现统一大业的遗憾之情。诗的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集中凝炼地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后两句“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诗人想到刘备吞吴失败,累及到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不由得发出叹惜之声。本诗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意相连,话中有话,意味深长。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七律《蜀相》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首联用记叙兼描述的笔墨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联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人将主观情意渗进客观景物,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颈联格外厚重,含义丰富,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以及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尾联承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意境深沉悲凉,话语奇简,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

读者吟诵诗,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读到尾联时,多人黯然泪下。

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起承转合、层次波澜,炼字琢句、音调和谐语言感人人一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本诗是怀古咏史之作,诗人借一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发出慨叹。

两句描写看似平淡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作者在此做了逆向思维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曹操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刘禹锡《蜀先主庙》

《蜀先主庙》是刘禹锡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庙堂威势逼人,颔联赞刘备的英雄业绩,颈联为刘备功业未成、嗣子不肖而叹息,尾联感叹后主亡国。全诗措词精警凝炼,对仗警辟工整,风格沉着超迈,前半写功德,后半写衰败,以形象垂戒当世。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盛德,后四句写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训。诗人咏史怀古,其着眼点当然在当世。唐王朝有过开元盛世,但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已经日薄西山,国势日益衰颓。而执政者仍然昏庸荒唐,甚至一再打击迫害像刘禹锡那样的革新者。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