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医药店对联鉴赏

(2022-05-26 12:17:04)
分类: 茶余饭后

    晚清时期,浙江有位老先生,不但精通医术,而且擅长书法和诗文,被誉为“三绝”,又有“医林怪杰”之称。范文甫执医四十余年,救了无数病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医学家。

有一年春节,范文甫为自己的医药店写了一副对联: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这副对联简单明了,范文甫仅用10个字,说出了个人的崇高的心愿。除此之外,范文甫还为自己的书斋写了一副对联:

何必我千秋不老;

但求人百病不生。

医者父母心,医生从来不是商人,他们不为钱财,只为救死扶伤,范文甫就是这样的人。从他父亲开始,他们家医治病人就非常体恤病人,别人家收6毛的费用,他们家只收4毛6;有人看不起病,他不但免费为其治病,还送人参。

清末时期,湖南有一位老中医,只要过年,必定会在自己开的药铺大门上,贴这么一副对联:

只要世间人莫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

记得以前去医院,听过两位老人在感慨:现在病人好多,医生专家太赚钱了,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嫌少,定业绩,做考核,一心想赚钱。10块钱能看好的病,可能要让你花100块钱;一星期能治好的病,得让你住院一个月……也只有真正的医生,才会想着卖不出去药吧。

据说在江西,也有一位医生,每年都贴这样的对联。

民国时期,某一年春节,安徽桐城一家药店贴了一幅对联:

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

东西南北,勤恳为医世上人。

说了辛勤,说了劳苦,说了采药,说了救人,说了春夏秋冬,说了东西南北,可唯独没说赚钱。

不过,要说最好的,莫过于下面这幅对联。

膏可吃,药可吃,膏药岂可吃?

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

据说,这幅对联是江苏泰州一位老中医所写,甚至传闻是一位女医生。

此对联的妙处在于一语双关,膏和药都是治病所用,但膏药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丹药”。我们常说的“葫芦里卖什么膏药”,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古代道士常把丹药放葫芦里。西游中,太上老君的丹药也是在葫芦里。所以,上联多了一层意思,即“治病的药可以吃,但不要吃什么灵丹妙药”。

下联中,脾和气都是中医中治病的关键,但脾气合起来却是指人的性情。人的脾或者气出了问题,这是很好医治的,但如果一个人性情不好,动不动就暴走,那就很伤身体,无可救药了。

总结来说就是,不乱吃药,平心静气,修身养性。22个字,可以说是写出了生病和长寿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