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考生一个动作就当上了状元
(2022-04-15 12:15:15)分类: 古今轶事 |
不知何故,当场考试想要选出第一名却有些“困难”。原来有两个考生不相伯仲,成绩被判相同,确定孰高孰低实在难以抉择。此时正好乾隆帝到来,考官顺水推舟,赶紧禀告乾隆。
乾隆帝仔细看过两个考生的考卷,确实都是很有才学的人,只凭考卷的成绩还真是不好抉择。乾隆帝笑笑说:这样吧,我现场出一对联,谁答得好,谁就是第一名
众人听后没有人敢反对,况且大家也都想听听这天子到底要出什么题,所以一个个兴致勃勃。
乾隆帝待考生准备好后,立刻出题:
烟锁池塘柳。
这上联一出来,众人先是一愣,马上又都冥思苦想地思考好的对子,这时却见一考生立刻下拜。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想出答案,谁知道那考生张嘴却说:“启禀圣上,此上联十分巧妙,学生不才,自愿退出,我先走了。”说完这话,那考生转身就要离去。
乾隆也没想到这考生如此干脆,在众人惊愕的时候,立刻说道:“回来,你就是状元了!”
众人虽然都很不解,但也只好当场恭喜。后来,有明白的学士解释了此事,大家才明白。
原来,“烟锁池塘柳”这句上联可不普通,它来自明朝的陈子升,该句出现在《中洲草堂遗集》中。这句上联被后世誉为“绝对”,意思是非常绝妙又极难接对的上联。
有人说短短五个字有什么难的呢?
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句上联,就会发现,它五个字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个偏旁部首,而这五个字正好又描述了一派优美、缭绕、和柔的南国风光。如果想要出下对,不但要寻找出五个带五行的文字,还要与文字对仗工整,更要描绘出一个同样美好的场景,可谓“极难”。
当然,后世更有甚者还要求对五个字的词性一一对应,更是难上加难。
这个考生在乾隆帝说出上联以后立刻知道这个对联的来历,知道自己肯定无法对出“完美”的下联,所以识趣地主动退出。而乾隆帝对他的表现也很是满意,知道此对联了解的人必定是学识广博,所以来了一次“钦点”状元。
当然,这次巡视遇到的只是当地的一次地方考试,本不该产生这么个状元。可毕竟是皇帝钦点的第一名,而且直接点成了“状元”,旁人谁也不敢说出什么来。不过事后乾隆到底能不能把这状元当真,就另当别论了。
说起乾隆帝,他可是一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乾隆一生作诗4万多首,常人看来是极具才华的。
不过后世却认为乾隆帝虽是一代明君,却不是一位好诗人。他所做的这些诗没有一首被后世所赞扬,甚至找不出一首成为“经典”,可见他这么多年可真是白忙活了。
当然,当时身为一帝所写的诗词谁也不敢评头论足,文臣墨客都只得说“好诗好诗”,恭维一番。另外,乾隆帝还是个文物鉴赏“狂人”,身处宫廷之中,乾隆独爱古人的字帖书画,每当得到真迹,总是爱不释手。
乾隆除了在宫中勤于理政外,想必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鉴赏”别人的作品。比如现存于世的王羲之唯一真迹《快雪时晴帖》就被乾隆“祸害”得惨不忍睹。
整幅作品中,王羲之一共写了28个字,堪称字字经典,丝丝入扣。乾隆这位老学士在28字原著的基础上题字72次,写了上万字的“批语”和“读后感”,又孜孜不倦的盖了172个红章,整个字帖已经难睹“真容”。
不过好在乾隆帝的目的还是喜欢这幅字帖,所以没有直接把原著给覆盖了去,否则这“国宝”可就再难示人了。
我们从乾隆帝对文学的热爱程度便可知晓,他能在巡视时出“对联”考考当地考生,也不必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