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中的“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

(2020-02-28 12:24:54)
分类: 他山之玉

《道德经》五千言,说尽了世间道理。用庄子的话来评价就是:至矣,尽矣,弗可以加矣!五千言,不多的文字,可谓至简。而其中的道理,又极深极简,正如老子自己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正是因为这种极深又极简的性质,五千言犹显得繁复,大概是因为老子怕世人不懂其理,所以苦口婆心、翻来覆去不断地讲说。

如果让我来总结《道德经》的中心思想,那么我会把它总结为“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八个字。如果再进一步精简,我会总结为“无为”二字。《道德经》多次提到无为,下面我把关于无为的经典语句依次列举: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第二章)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第三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第二十九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第三十七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第四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什么也不做,像块石头一样?这么理解是幼稚的。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说,无为就是自由主义,这个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实际上是妖言惑众,等会儿我会予以证明。

那么无为和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里的自由主义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如果把这个区别搞清楚,就会深刻地理解《道德经》。

《道德经》经文说,“无为而无不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可见,无为的目的并不是无为本身,无为是一种手段,即通过无为来达到“无不为”和“无不治”的成功目的。

《道德经》说,要用无为之道来治理天下,怎么理解呢?可以参见《庄子·徐无鬼》的一段话,讲述的便是治理天下之道:

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在这里庄子给无为打了个比方,无为就像放马,马儿吃草养身体,就不要干扰它们,要是有坏东西(比如虎豹)来害马,或者马群中产生了害群之马,那么就要行动,把坏东西除掉。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就知道,《道德经》的无为与自由主义恰恰是截然相反的,而且《道德经》针对的对象就是人类社会。

因为除了人类之外,其他万物,的确可以让其放任自然,因为它们都不会逾越天道的界限,动物植物的相生相杀现象,不会出现类似一只老虎占有天下的猎物,并饿死其他老虎的情况。

而人类却会经常逾越天道的界限,因为人有机心。君不见“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君不见历史上时时天下大乱,杀人盈野?

可以说,其他万物都可以给它们自由,但对人类则万万不能给他们自由。而西方的自由主义则恰恰是要给人类的机心以自由,资本主义的肆无忌惮就是这么来的,比如富者广厦万间,贫者沦为只能租房的城市流民,所以现在我们深受蛮夷文化荼毒之苦。与有人所认为的“《道德经》是弱者哲学”截然相反的是,真正的《道德经》其实是杀气腾腾的,“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看见了没?《道德经》的无为可不是让人做佛系乖宝宝,也不是让人顶多只敢叹一声“我太难了”。《道德经》是针对人类社会而写的,我们已经看出,无为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让人类绝弃机心,复归天道。无为可以变得很激烈,很铁血,打土豪分田地,也是符合无为思想的。

《道德经》主要是写给天下王看的,是一种帝王之学。“无为”确切来讲,应该是“上无为,而下有为”,我们来看《庄子·天道》中的一段论述: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天不产而万物化,地不长而万物育,帝王无为而天下功。故曰莫神于天,莫富于地,莫大于帝王。故曰帝王之德配天地。

《道德经》总是说无欲,不争,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理解。其实,我们用个比喻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太阳照耀万物,它会和万物争利吗?爷爷看着孙子愉快地玩耍,他会和孙子抢糖吃吗?

对天下王来说,无为是这样的:首先自己要无欲、不争、去奢、去泰,也就是不与民争利,以百姓心为心,让百姓自由地欣欣向荣,发财,繁衍。君王的无为,是为了百姓的有为。如果与百姓争利,那么就会造成百姓的匮乏。“民之难治,以其上食税之多”,百姓匮乏了,就会相争,天下就会大乱。

同时,《道德经》说“无欲以观其妙”,天下王如果沉迷于欲望,只见其有,不见其无,则失其妙,那么他的心神就会被扰乱,变得涣散,就不再神灵,就会失去对天下局势的掌控力。以上是天下王的不争之德。那么,王不争了,臣民开始争了怎么办呢?一般的竞争,能者多得是正常的,差异是万物之常理。

但像资本家那样的巧取豪夺就不正常了。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但人类恰恰是最喜欢“作”的。所以,《道德经》说: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时候王就要采取强硬手段了。

以上是天下王的无为。那么普通人可以无为吗?当然是可以的,因为一道可以多用。有人可能觉得疑惑了,不是说“上无为而下有为”吗?其实,王是天下之君主,每个人也是自己身体的君主,可能也是家庭的君主,可能是一个公司的君主,无为之道对这些对象都是适用的。

就拿一个公司来说,和治天下的道理也是相似的。治天下是为了天下繁荣富足,太平安康。假如有人“作”,就要干掉这些“作”的人,因为这些人会影响天下的繁荣。例如,现在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发财了,但人民却贫穷了,孩子都养不起,那么华夏的未来发展就受挫了。

无为治天下是为了天下的繁荣,无为领导一个公司也是为了公司的发展。领导的无为体现在不要越俎代庖,自己一个人把所有的活都干了,而要让员工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有人危害公司利益了,就要采取措施进行打击惩罚。如果员工的工作遇到阻碍,就要设法排除这些阻碍。

对每个普通人来说,最首要的事情就是修身了。怎么用无为来修身呢?身体的君主就是心,那么心就要无为。相应的,四肢百骸就要有为。你看,“上无为而下有为”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统一起来。

心怎么无为呢?具体的方法圣人们说过很多。《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黄石公说:“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酉山读易者同道评论说:“信哉!孔子之言!然犹未尽也,何则?非礼勿思也。”

实际上,做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那么非礼勿思也是自然而然的。《阴符经》说:“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闭外眼耳口三宝,养内精气神三宝,精足神全则通天彻地。做事,则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读书,则一目十行,万卷收纳于胸。真正的无为境界,正如白云先生所说,“读书如山倒,务策如有神”“坐在屋子里,等世界飘过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