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请允许我用生活人来表示
1,无意识修行人
2,有意识修行人

这里之所以这么说,其实大家都是人,而有些人有兴趣于真理,所以可能回去追求, 为:有意识的修行人。有些人没有兴趣或者暂时没有发现有真理这个东西的存在,没有什么关于“修行”的概念,我名为:“无意识的修行人”——其实大家的生活,所做的事情中,都会出现许多相同性质的东西,基本是:吃喝玩乐?在事中学习和锻炼自己,而基本上没有人会不去 反省自己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遇到问题或者烦恼中,都会想办法解决。
——这里在心性上下功夫为一种修行上的修性,此处性:心态呀,等

所以人人都是修行人。
人人都差不多吧。
我代指一下吧:有意识自己在修行为:a,无则为b
先谈谈b吧
b,在现实中容易现实起来,而这个现实又是自己所看到的那部分,我们称之为:物质起来?
但我去取这部分的实在性,真实性的就是——生活柴米油盐,吃饭,工作,活动,看电视,逛街,看电影等等,是很实在的。
这种性质是为真性,在现实中就是现实性,没有什么毛病的吧?
有一个特点就是:惯性
我们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一个,自然的一位,普通的平凡人,习惯了一个地方,而只是看到那个地方的局限性,其实你当然知道自己的无限性,因为你想做什么基本可以做到——心想事成(此处心想:为心灵的愿望,愿想)。
慢慢习惯了一个地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习惯成自然”,慢慢的我们发现自己习惯了无意识或者“骗”自己太久太深而有些“无能为力”。
——此时,则慢慢融入物质,树立起自己的三观

a类人
a类人可能没那么物质,而又容易偏向于精神
此处:偏,他与偏于物质性是同样性质,也因为惯性吧?在自己的圈子里融入着:“虚”的东西
所以……
可他们也存在一种性质:真
真性,他们求证求真,在虚中寻找真实性,他们也是真的在玩虚的
此处:真性和上面相通
介于如此:不偏不倚,不增不减,a类人和b类人可以互相学习。
用一句话:可以给我玩虚的,你最好给我现实到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