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018-12-22 21:53:42)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德经
http://s1/large/0065rILAzy7qaSd7lxSe0

《道德经》直译
【来源:一位六旬老者】
【个人简介:广东河源邓明子,业余修行人士】

第 五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直 译 :

天地不仁,(天地不生仁爱之心,)

以万物为刍狗;(将万物当成草狗一般;)

圣人不仁,(圣人不生仁爱之心,)

以百姓为刍狗。(将百姓当成草狗一般。)

天地之间,(天与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

虚而不屈,(虽然里面空虚,作用却没有穷尽,)

动而愈出。(越是推动它,就越有风从中涌出。)

多言数穷,(再多的言说,也有数穷的时候,)

不如守中。(还不如把守中道。)

本章总结

站在天地的角度来看,万物就像风箱中的风,站在圣人的角度来看,百姓也像风箱中的风。虽有实无,虽无似有的东西,不正像草狗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吗?

虽说没有价值,它却有着无穷无尽的变化,还可以拿来玩转人心。只要肯动,喜欢执著,长期深陷在事相里面,就能显现出貌似实有的奇特效果。

越是吸引人的东西,越能牵动人心。越牵动人心的东西,就越是喜欢抓住不放。越抓住不放,反过来又越影响人心。这就是从无到有的循环规律,也是万物动而愈出的运行特点。

一切动态的原始动力,最初都只是一种思想。由思想演变成行为,由行为转化成事相。再多的事物和现象,都是有运动基数的。就像风箱中的风一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始终还是要停止。

所以,有生有灭的事物里面看似有乐趣,殊不知欢乐中夹杂着痛苦,有趣里搀和着无聊。对于许多事情来说,人们都是到了最终察觉到它的灭相时,才会对它深有感触。不管做了多少,从已经消失的结果去看,与未做都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存在区别的话,那就是曾经尝试过某些滋味,似乎从中找到了一种感觉,却又说不清那些滋味和感觉究竟是什么,是否可以拿出来看看。既然拿不出来,就说明它纯属虚构,由心所建。迷人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在享受和苦受中交替沉浮,寻找那种昙花一现的感受同时,接受无尽的愁苦。

说穿了,一切现象都只不过是妄心在动,能回味的除了幻有的意识就是言说。尽管言说可能妙趣横生,也令人心潮澎湃,但终究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滔滔不绝的话语也终将化为过耳清风。既然如此,还不如守住这一念心不动。保持心中平和比什么都重要,比什么都好。

本章虽然用比喻的方式在对道进行介绍,但还是在无意中透露了道是需要安守的这一秘密要诀。于事守住中立态度,于心把守一念清静。而且唯有坚守,才有可能还原道貌,让天地万物与人的本性相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