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2018-12-18 22:38:05)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德经
http://s1/large/0065rILAzy7q4xH97kp55

【原文作者:老子,直译作者:一位六旬老者】
【个人简介:广东河源邓明子,业余修行人士,愿您能静心、虔诚读之...】

第 三 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直 译 :

不尚贤,(不崇尚贤能,)

使民不争;(可以使人民不争名逐利;)

不贵难得之货,(不重视难得的财货,)

使民不为盗;(可以使人民不沦为盗贼;)

不见可欲,(不见到产生欲望的东西,)

使民心不乱。(可以使人民心中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因此,圣人的治理方法是,)

虚其心,(空虚自己的纷扰之心,)

实其腹,(充实自己的内在智慧,)

弱其志,(削弱自己的奢求志向,)

强其骨。(增强自己的精神人格。)

常使民无知无欲。(常常让人民没有知见,没有欲望。)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随便妄为。)

为无为,(去作为那种无为的做法,)

则无不治。(则没有什么不能治理好的。)

本章总结

本章首先说明了一个国家的管理层所应推行的政治方略,对人民的生活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尖锐的提出了不要崇尚贤能,不要重视难得的财货,不要让人见到可以产生欲望的对象,这三条具体措施。

尚贤,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政策,对于人民来说是种一引导,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理念。为什么要不尚贤,因为它会引起争端,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人们往往忽视了争斗的危害,所以才敢冒道德之大不违,一波激起千层浪。人的行为,无非善恶,好争无疑属于恶行。争名夺利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妨害,天灾也是由人祸所起,人心险恶是天灾人祸发生的根本原因。

人们需要一个祥和的生活环境。同时,生活环境又是由人们自己所造,所以人需要正确引导,合理教化。不相争则不嗔,不为盗则不贪,心不乱则不痴。人只有离开了贪、嗔、痴三种毒素的危害,人心才会平实,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会安定。

紧接着,老子又介绍了最高明的治理方法。就是在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需求下,不扩大物质的创造和流通,不促使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样就不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欲望,也不至于让社会和世界搅入更多的纷战。令人盲从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如开闸的洪水滚滚而下,一发不可收拾。

圣人希望,让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在物资上有所建树。当人们的生活理念从身体的享受转向了精神的升华,从物欲的贪著改为人生的完善和生命的探讨,全民向道,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好解决根本问题。

(欢迎同道朋友共同学习!日常《道德经》、佛学分享,【梦】——现代版《心经》、邓明子“财富自由种子”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