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
| 分类: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教研资 |
《蟋蟀的住宅》
左家坞镇夏庄中心小学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节选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表现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大赞美,也体现了作者长期坚持细致观察的敬业精神。
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蟋蟀的出名不仅因为唱歌,更在于其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先从住宅的选址写起,将蟋蟀与别的昆虫作比较,突出蟋蟀选择住址非常慎重,不肯随遇而安,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然后,按照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5自然段介绍了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倾斜、便于排水、顺着山势、大小适宜、门洞隐蔽、平台平坦。第6自然段写了住宅内部的特点:光滑、平整、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介绍了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才能。对于蟋蟀是如何精心建造住宅,作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的:修建的过程:先挖掘住宅的重要部分,再长时间整修。修建的时间:从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使用的工具:用前足扒土,用错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锯把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劳作方式:建造时,连着几个钟头干活,累了会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干活;整修时,是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全文叙述真实准确,这与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分不开。介绍蟋蟀住宅特点时,“倾斜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一丛草半掩着”,这些语句十分精准地写出了住宅的深度和宽度,以及便于排水、隐蔽安全等特点。介绍蟋蟀如何修建住宅时,作者细致描写了“扒、搬、踏、推、铺”一系列动作,准确写出了“前足、钳子、后足、后腿”等工具如何协调有序地工作。作者为了观察蟋蟀修建住宅,“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直到“冬天”。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人微的。
本文是科普短文,介绍了蟋蟀的一些科学常识,但是作者在介绍这些理性知识时,全文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拟人手法的使用,既通真贴切地描绘出了蟋蟀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又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穴”14个字,会写“住宅、临时”等16个词语
2.知道课文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3.品读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词句,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
课前观察蟋蟀,搜集蟋蟀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猜学生字,激趣引入
1.猜字引入,学习生字
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猜字游戏,出示象形字“日月水火木山”,能猜出来吗?加大难度啦,睁大眼睛,出示(“穴、宅”),猜测它们分别是什么字?
相机提示“穴、宅”的书写要点:宝盖要遮住字的下半部分,点在正中。学生练写,再用这两个字组间。
2.质疑提问,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与“住宅”有关(板书“住宅”),我们都知道人类居住的地方叫——“住宅”,那动物居住的地方叫什么?(洞穴,窝,巢穴,圈,棚)。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是“蟋蟀的住宅”,(补充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作者把蟋蟀的巢穴叫作“住宅”?今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法国作家法布尔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齐读课题
由猜字游戏引入,学习生字的同时引入新课学习,针对题目质疑问难,激起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梳理内容
同学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出示自读要求
(1)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反馈检查,纠正读音。
出示拼音词语,先同桌互读纠正、学生领读、齐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住宅
隐蔽
毫不可惜
慎重
住址
优良
挖掘
搜索
倾斜
3.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提问: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
结合回答,相机板书“住宅特点2-6自然段、修建过程7-9自然段”
三、品读特点,初识“伟大”,感受细致观察
1、品味“随遇而安”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顺其自然,碰到什么就是什么,寓意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生存,不抱怨环境而去适应环境。在本文中意在说明蟋蟀与其他昆虫不同,对自己的住宅要求严格。
谁“随遇而安”?“它们”如何选择住址?蟋蟀呢?从哪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段,来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
2、学习第5-6自然段,抓关键词句,感受住宅特点,体会“伟大”
(1)默读勾画
正因为如此,他才有这样舒服的住宅,那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
提出学习要求: 默读课第5-6自然段,先勾出关键词语,再根据关键词思考从这些地方看出了住宅的什么特点?
(2)交流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语句,并板书
外部特点
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
内部特点
(3)朗读感悟
瞧瞧这小家伙,小小的洞穴居然从外部到内部具有这样多的优点,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难怪作者会称赞“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请将赞叹之情融入朗读中。
学生朗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品味语言,体会准确表达。感受细致观察
(1)提供范例,对比品味,体会表达的准确,感受观察的细致
感受表达的准确
作者对特点的描写十分准确。老师把下面这句话改了改,请你们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发现了什么。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掩着,就像一座门。
师: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师:看来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男生读。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半”字,写出了住宅门洞的特点——既隐蔽、安全、通风,又便于进出排水。这样表达准确更清楚。
体会观察的细致。
这样准确清楚的表达和作者的观察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演示:将课文插图缩放至实际大小,让学生感受到蟋蟀洞穴极小,不易观察。)
瞧,你们看着就是蟋蟀住宅的实际大小,蟋蟀不过二三厘米长,洞口也就一二厘米宽,而作者却发现“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从这一个“半”字,你还体会到什么?(作者观察细致)你仿佛看到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蹲着或是趴在地上)(学生想象法布尔俯身观察的情景)
引导学生体会:正由于作者细致的观察,才把住宅的特点写得这样准确清蹩。再让学生想象描述法布尔长时间俯身观察的情景,进一步感受作者观察的精细,表达的准确。
引人名言加深感受。
难怪达尔文对法布尔的称赞:“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出自已的赞叹。
(2)自读勾画,合作交流,休会表达的准确,感受观察的细致
引导:文中像这样写得准确,又体现出作者观察仔细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找一找。
预设1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发现了这些洞穴,还观察到洞穴向阳,而且是倾斜的。这需要仔细、反复地观察才能发现。
预设2
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最多”一词十分准确,最多的意思就是隧道可能有九寸深,也可能不到九寸,从中能够体会到作者一定经过反复观察,甚至是测量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是啊,作者不仅用眼睛看,而且还用尺子测量,作者的观察是耐心又细致啊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
预设3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很长,作者也一直在连续观察,说明作者观察非常耐心细致。
预设4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预设5
蟋蟀钻到土地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向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
作者观察很细心,连触须轻微摆动都能看清。
师:作者将蟋蟀的住宅介绍的如此清楚,生动,这都得益于他细致连续的观察。
教学分两步:先通过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准确的表达中感受观察的细致;再放手让学生找出这样表达准确的句子,通过品读感受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认读,“开火车”组词。
2.重点指导书写:临、慎、卧、较。
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异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临,”注意左窄右宽,“即”左边比较宽,“较”左右同宽
提示书写重点
临:左右起笔高低一致,左边的两竖第一笔短,第二笔长,右半部分上下大小相等,第三笔为点
慎:注意右半边的“真”,中间有三横,彼此间的距离相等。
卧:左短右长,左边第二笔为竖,不要写成竖折,右边的竖应长于左边的“臣”。
较:左右起笔高低一致,左边“车”最后一笔是提,右部分上边的点与下面“父”的撇、撩交叉处在一条竖线上,重心才定,最右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五、总结内容埋下伏笔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的方法,学习了描写蟋鳞住宅特点的段落,知道了为什么说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还学习了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并进一步探讨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并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被成为“伟大的工程”。
2、 品味拟人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3、 感受作者持续细致的观察,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被成为“伟大的工程”。
难点:品味拟人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一、回顾复习,明确学习要求
上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学习了蟋蟀住宅特点,我们来回忆一下,(板书住宅外部和内部特点)作者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仅仅是因为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吗?还有什么原因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蟋蟀,看看他是怎样修建住宅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修建过程,感受工程伟大和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1、 理清修建过程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用直线勾画出蟋蟀修建住宅过程中表示时间的句子。
谁来说说表示时间的句子有哪些?齐读。从这些时间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蟋蟀修建住宅时间很长,它很有耐心,不辞辛苦
师:多么有耐心的小家伙!你能读读吗?
生2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终身都在整修住宅。
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啊。你来读一读。
生3蟋蟀很勤劳,休息一会就又继续工作。
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多勤劳啊。你来读读,感受感受。
生4法布尔观察很有耐心,而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师:仅仅观察了一次吗?你从哪体会到的?(今天 明天 冬天说明作者每天都去观察,是连续观察 )
多会读书啊!你来读一读。
他只观察了一只蟋蟀吗?你从哪体会到的?(大多)多么细致的观察啊!你来读一读
师:想象一下,法布尔可能在怎样的观察?(想象补充。)
多么勤劳的小蟋蟀啊,多么善于观察的法布尔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
蟋蟀修建住宅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1)
师:他修建住宅都有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有什么特点?出示蟋蟀图片(先实际大小土图片,然后放大),感受(细小,简单 柔弱)
师:如此细小 简单 柔弱的工具都做了哪些工作?出示住宅图片,这住宅对于小小的蟋蟀来说相当宽敞了吧,如此细小 简单 柔弱的工具修建这么宽敞舒适的住宅,你们体会到什么?(蟋蟀修建住宅很艰难。辛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作者观察很细致)指导朗读
(2)
生1我仿佛看到蟋蟀非常艰难的用前足扒开一大块硬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
生2我仿佛看见蟋蟀用强有力的后足使劲的踏地,再艰难的将泥土推到后面,慢慢地倾斜地铺开,在把粗糙的地方整理平整光滑。
生3我仿佛看见蟋蟀用简单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挖掘自己的住宅,从大厅一直到卧室,真是了不起的建筑师)
生4我仿佛看见法布尔拿着放大镜,一动不动的趴在地上观察蟋蟀修建住宅
在你们的描绘中我仿佛也看见了不辞辛苦的小蟋蟀,细致观察的法布尔。
(3)
就是这样弱小的蟋蟀,耗费它一生的精力,修建了有这么多特点的住宅,难怪作者称赞“这座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4)能结合上节课学习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吗?
(一方面是因为住宅本身就是个“伟大的工程”:住宅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住宅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另一方面是因为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这与它要完成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整修等工作相比,反差巨大,而且蟋蟀的住宅耗时耗力,从十月一直到冬天,都在建造、整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是个“伟大的工程”。)
是啊,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带着你们的赞叹和喜爱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三、对比品味,感受生动表达
1、师:你们见过蟋蟀修建住宅吗?,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呢?
生:因为法布尔描写很生动。用了拟人表达方法。
生: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形象。他观察非常仔细,有耐心。
2、比一比,品一品。
师:关于蟋蟀,麦加文也曾经对它进行描写,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片段和课文拟人句对比)。多读几遍读。思考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法布尔把蟋蟀看成人来写)
师:读着读着,同样的意思感觉一样吗?怎么不一样的?(平常而普通的叫声,法布尔却说它在弹琴。在法布尔的笔下,那蟋蟀就像人)
师:说得真好。你们听,(播放蟋蟀叫)在皎洁的月光下,宁静的原野里,风儿在沙沙地响,一只蟋蟀出来了,两只蟋蟀出来了,他们在二重奏——(学生1 2朗读)
蟋蟀哥哥出来了,蟋蟀姐姐出来了,他们在表演四手联弹——(学生34朗读)
所有的蟋蟀都出来了,他们在集体合奏小夜曲啊!——(学生齐朗读)
师: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运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找拟人句,指名读)
出示: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舞台,它在这里展示才华,纵情歌唱。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休闲区,它在这里放松休息。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操场,它在这里做操锻炼身体。
生:在我眼里,这里是蟋蟀的游乐场,它在这里踢球。
师:说得真好,祝贺你们也吸收了法布尔语言的精髓啦。
对比品读,体会作者笔下的蟋蟀热爱生活、富有情趣的形象,感受作者对昆虫的情感,体会语言表达的生动,并尝试运用仿写。
四、总结升华,感受精神
同学们,因为法布尔连续细致的观察,才将蟋蟀的住宅描写如此详细,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爱,才将蟋蟀的住宅描写如此生动形象有趣。因为有了法布尔这样充满博爱的昆虫学家,才成就了《昆虫记》,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阅读推荐:
阅读《昆虫记》,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部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平整光滑
伟大的工程
修建过程

加载中…